长亭怨慢.春寒

又正是、春初时节。院落沈沈,房栊寒怯。

苦恨而今,东皇车骑尚迟发。

春回已久,怎不使、春光泄。

春直恁无情,又何必、望来如渴。

呜咽,听寒鸦点点,似恨夜来微雪。

冬衣敝矣,曾未识、几时修缀。

最怕是、已到花期,但对酒、无花堪折。

待欲问春时,春不见人休说。

形式:

鉴赏

这首《长亭怨慢·春寒》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王易所作,描绘了春天初临时分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词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寒料峭、生机未显的场景,以及诗人对春光迟迟不至的期待与失望。

"又正是、春初时节",开篇点明时令,却透露出一丝春寒的意味。"院落沈沈,房栊寒怯",运用叠词和拟人手法,写出庭院深沉寂静,门窗间透出一股寒意。"苦恨而今,东皇车骑尚迟发",以东皇(春神)喻指春天,表达对春日迟迟不来的不满。

"春回已久,怎不使、春光泄",诗人质问春光为何未能充分展现。"春直恁无情,又何必、望来如渴",进一步表达了对春的期盼与失落。"呜咽,听寒鸦点点,似恨夜来微雪",借寒鸦的叫声和微雪,渲染出春寒的凄凉气氛。

"冬衣敝矣,曾未识、几时修缀",暗示时光匆匆,冬去春来,衣物需要修补,也暗寓人生易老。"最怕是、已到花期,但对酒、无花堪折",诗人担忧美好的春花未开放就已凋零,只能独自饮酒,无处寄托赏春之兴。

"待欲问春时,春不见人休说",最后以无奈的自语收尾,流露出诗人深深的孤寂与对春的深深眷恋。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作者对春寒时节的独特感受。

收录诗词(242)

王易(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兰陵王.闻雁

宵风急,新雁一声寥碧。

帘栊悄,小梦依稀,唤起离人动幽魄。

嗷嗷自惨戚,似诉,影单形只。

渐飞度,几处关山,记否来时楚天黑。层云荡双翼。

念宿水眠沙,飞倦无力。天涯万里浑无极。

正寒重榆塞,月明湘水,劳劳来去自南北。

但为寄消息。悽恻,又今夕。便我亦怜君,同是羁客。

冥冥好避他人弋。奈程路空渺,稻粱难觅。

不如归去,数举首,望故国。

形式:

五彩结同心.内子生日

莺声到户,花风迎暖,重来初度芳辰。

正岁华明媚,欢娱候、不教辜负阳春。

灵心雅素真同调,数不尽、冰玉精神。

但承愿、添香琢句,春闺长与温存。

深愧长卿萧索,惯劳人草草,总是风尘。

木落悲秋,乌啼怨暮,指点襟袖馀痕。

王郎天壤原寒瘦,怎禁受、谢女殷勤。

喜今日、碧窗携手,开颜聊共吟尊。

形式:

莺啼序

无端又伤远别,泪盈盈似水。

空庭院、料峭春寒,短枝渐吐微蕊。

恨此度、凄凉太甚,纷纷旧雨随星坠。

又江关、庾信飘零,已动归思。

抵掌挑灯,联吟踏月,惯盘恒共子。

更谁料、佳景无多,乱风愁雨又至。

望江山,飞云黯淡,正天外,搀枪遥指。

问因何,零落神州,满含秋意。

者回去也,地北天南,断难忘寤寐。

因预念,他年聚首,未卜何日,谱到阳关,不禁清泪。

韶光易老,萍迹未定,天涯倘有重逢日,定惊心、彼此俱憔悴。

回肠似结,满怀幽恨难言,相期故人心里。

骊歌唱罢,南望迢迢,止遥山拂翠。

还说甚、双鱼寄恨。尺素传心,任报平安,也牵愁起。

茫茫四顾,一枝安在,纵教我亦归故土,但相思、两地危楼倚。

期君珍重千金,一驻归帆,便裁凤纸。

形式:

绮罗香.二月九日送客作

碧草人迷,青衫尘满,乡梦迢迢初觉。

送客旗亭,几度自嗟离索。

记欢会、去日空过,道珍重、流霞低酌。

怪年时、驿路荒寒,行人何事愿飘泊。

他乡无奈滞迹,堪叹客边风紧,罗衣愁薄。

古道云封,辜负谢鲲丘壑。

又今朝,数到离怀,怎禁住、泪随声落。

待归来、挨过黄昏,倚阑听画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