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郑员外

骢马拂绣裳,按兵辽水阳。

西分雁门骑,北逐楼烦王。

闻道五军集,相邀百战场。

风沙暗天起,虏骑森已行。

儒服揖诸将,雄谋吞大荒。

金门来见谒,朱绂生辉光。

数年侍御史,稍迁尚书郎。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

同时献赋客,尚在东陵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骢马轻拂绣裳,军队暂驻辽水之滨。
西边雁门关的骑兵,北上追击楼烦王。
听说五路大军集结,将领们相约百战疆场。
风沙弥漫,敌人的骑兵正悄悄逼近。
身着儒服向将领们行礼,雄心壮志欲吞并荒原。
从金门而来拜见,官袍上朱绂闪耀光芒。
数年来担任御史,逐渐升任尚书郎。
人生贵在志向坚定,功业显赫最为重要。
何必拘泥于文字学问,整日研读古籍墨黄。
同为献赋的宾客,我仍在东陵附近游历。

注释

骢马: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绣裳:绣有精美图案的衣裳。
辽水阳:辽水的南岸。
雁门骑:雁门关的骑兵部队。
楼烦王:古代北方的一个部族首领。
五军集:多路军队集结。
百战场:多次战斗的地方。
虏骑:敌人的骑兵。
儒服:读书人的服装。
金门:皇宫的代称。
朱绂:红色的丝带,古代官员服饰的一部分。
侍御史:古代官职。
尚书郎:高级官员。
章句:古文中的断句和解释。
铅黄:古代指研磨的铅粉和黄土,用于书写或绘画。
东陵:古代帝王陵墓的代称,此处可能指某位皇帝的陵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英勇形象和壮丽事迹,语言雄浑,意境辽阔。从“骢马拂绣裳,按兵辽水阳”开始,诗人就设定了一个边塞战场的宏大画面,其中“骢马”指的是强健的战马,“绣裳”象征着军旗或将士的装束,“按兵辽水阳”则展示了将领镇守边疆的情景。紧接着,“西分雁门骑,北逐楼烦王”描述了大军西征、北伐的壮观场面,其中“雁门”、“楼烦”都是古代边塞地区的名称,体现出战事的频繁和广泛。

在“闻道五军集,相邀百战场”一句中,“五军”可能指的是不同部队或军团的集合,而“百战场”则显示了将士们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塑造了一位经验丰富、勇猛善战的将领形象,也展现了边疆战争的激烈和频繁。

接下来的“风沙暗天起,虏骑森已行”更是直接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风沙”、“暗天”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环境,而“虏骑森已行”则意味着敌军已经逼近,战争即将爆发。

在诗的后半部分,“儒服揖诸将,雄谋吞大荒”一句中,“儒服”可能指的是文官或有文化素养的人物,而“揖诸将”则是对其他将领的敬礼之意。这里强调了主角色的智谋和胸襟,同时也突出了其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随后的“金门来见谒,朱绂生辉光”一句,通过对宫廷内务官员“金门”的描写以及“朱绂”(即红色织物)和“辉光”的使用,暗示了主角色的升迁和荣誉。紧接着的“数年侍御史,稍迁尚书郎”则直接点明了其官职的提升,从一个较低级别的官员到达更高的地位。

最后,“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这两句则是对主角色人生的总结和哲理思考,其中“人生志气立”表明了其坚定的意志和抱负,而“所贵功业昌”则强调了对功绩和成就的重视。最后,“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一句则是在提倡一种超越常规、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一个将领的英雄事迹,也反映出诗人对个人抱负和成就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传统束缚的一种超越。同时,通过对边疆战争场面的细腻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时代背景下的壮阔画卷。

收录诗词(16)

陶翰(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柳二首(其二)

闲花野草总争新,眉皱丝乾独不匀。

乞取东风残气力,莫教虚度一年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咏柳二首(其一)

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

长堤未见风飘絮,广陌初怜日映丝。

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

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天威行

蛮岭高,蛮海阔,去舸回艘投此歇。

一夜舟人得梦间,草草相呼一时发。

飓风忽起云颠狂,波涛摆掣鱼龙僵。

海神怕急上岸走,山燕股慄入石藏。

金蛇飞状霍闪过,白日倒挂银绳长。

轰轰砢砢雷车转,霹雳一声天地战。

风定云开始望看,万里青山分两片。

车遥遥,马阗阗,平如砥,直如弦。

云南八国万部落,皆知此路来朝天。

耿恭拜出井底水,广利刺开山上泉。

若论终古济物意,二将之功皆小焉。

形式: 古风

华清词

祥云皓鹤盘碧空,乔松稍稍韵微风。

绛节影来,朱幡响丁东。

相公清斋朝蕊宫,太上符箓龙蛇踪。

散花天女侍香童,隔烟遥望见云水。

弹璈吹凤清珑珑,丹砂黄金世可度。

愿启一言告仙翁,道门弟子山中客。

长向山中礼空碧,九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幢引烟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