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钗头凤·秋夜不寐,漫成此调》由清代诗人许德蘋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之夜的寂寥与愁绪。
开篇“秋怀闷。秋心凉。”直接点明了主题,秋意的沉重与内心的哀愁交织在一起,无人能懂。接下来“一番秋意无人问”一句,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仿佛整个世界都与诗人隔绝开来。
“眼花落。灯花落。”两句,通过视觉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凄凉。花落灯灭,不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数尽莲筹,满街剥啄。”莲筹,古代计时的器具,此处借指时间的流逝;“剥啄”,形容敲门声,这里用来形容深夜的寂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柝。柝。柝。”连续的柝声,是古代城门关闭时发出的声音,此处用来象征夜的深沉与时间的紧迫,同时也增加了诗中的紧张氛围。
“风声紧。虫声近。”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进一步烘托出夜晚的静谧与孤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敏感与脆弱。
“搅人魂梦何曾稳。”这句话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难以入眠的困扰,以及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罗衾薄。罗衫薄。”通过衣物的描述,表现了秋夜的寒冷,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寒。
“坐到更残,鸡声已作。”更残,古代计时单位,指夜深之时;鸡声已作,意味着天即将破晓,诗人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愁绪。
“喔。喔。喔。”鸡鸣三声,标志着新的一天开始,但对诗人来说,这似乎并没有带来任何安慰,反而更加凸显了夜的漫长与内心的孤独。
整首词以深秋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挣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