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棋

小槛明高雪,幽人斗智棋。

日斜抛作劫,月午蹙成迟。

倚杖湘僧算,翘松野鹤窥。

侧楸敲醒睡,片石夹吟诗。

雨点奁中渍,灯花局上吹。

秋涛寒竹寺,此兴谢公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明亮的小栏杆映照着高高的雪景,隐士在下棋智斗智谋。
太阳西斜时,棋局如战场般激烈;月光正中,棋步变得缓慢。
湘江边的老僧倚杖计算着棋势,野鹤则在一旁好奇地窥视。
敲击棋子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石头间夹杂着诗人的吟诵。
雨滴打湿了棋盒,灯花在棋盘上摇曳。
秋风吹过寒冷的竹林寺庙,这份雅兴恐怕只有谢公能理解。

注释

小槛:小栏杆。
明:明亮。
高雪:高高的雪景。
幽人:隐士。
斗智棋:智斗棋局。
日斜:太阳西斜。
抛作劫:像战场上的劫杀。
月午:月光正中。
蹙成迟:变得缓慢。
湘僧:湘江边的老僧。
算:计算。
翘松:野鹤。
窥:窥视。
侧楸:敲击棋子。
醒睡:唤醒沉睡。
片石:石头。
夹吟诗:夹杂着诗吟。
雨点奁中渍:雨滴打湿棋盒。
灯花局上吹:灯花在棋盘上摇曳。
秋涛:秋风。
寒竹寺:寒冷的竹林寺庙。
此兴:这份雅兴。
谢公知:谢公能理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人下棋的幽静图景。开篇“小槛明高雪,幽人斗智棋”两句,设定了一个清冷而宁静的环境,其中“小槛”指的是围棋盘边上的低栏,“高雪”则营造出一种深冬的氛围;“幽人斗智棋”,表现了人们在这宁静中进行智力较量的情景。

紧接着“日斜抛作劫,月午蹙成迟”两句,以时间的流逝来烘托下棋时的专注与投入。这里,“日斜”和“月午”指的是日影移动和月亮高悬,表达了时间在缓缓流逝,而人们对于棋局的研究则是细致而深入。

接下来,“倚杖湘僧算,翘松野鹤窥”两句,通过描绘老僧倚靠拐杖沉思和野鹤探头窥视的情景,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侧楸敲醒睡,片石夹吟诗”两句,则是从听觉和触觉角度继续渲染氛围。古人常以敲击树木来警醒自己或他人的沉睡,这里则是在提醒下棋者不要因胜负而迷失方向;“片石夹吟诗”,则可能暗示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或者是将下棋与吟诵诗歌相结合,以此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末尾,“雨点奁中渍,灯花局上吹”两句,又通过细腻描写环境变化,显示了时间流逝和场景转换。这里“雨点奁中渍”,可能是指雨水渗透书籍,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的侵蚀;而“灯花局上吹”则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下棋者仍旧专注于棋局,不为外界所扰。

最后,“秋涛寒竹寺,此兴谢公知”两句,则是诗人表达对友人的理解和共鸣。这里“秋涛寒竹寺”,描绘出一个秋日里,竹林中的古寺内的清冷与宁静;而“此兴谢公知”,则是在说只有像谢公这样的朋友才能理解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行为的细腻描写,以及时间流逝的烘托,展现了一个古人下棋时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70)

李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字:才江

相关古诗词

龙池春草

龙池清禁里,芳草傍池春。

旋长方遮岸,全生不染尘。

和风轻动色,湛露静流津。

浅得承天步,深疑绕御轮。

鱼寻倒影没,花带湿光新。

肯学长河畔,绵绵思远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观水墨障子

若非神助笔,砚水恐藏龙。

研尽一寸墨,埽成千仞峰。

壁根堆乱石,床罅插枯松。

岳麓穿因鼠,湘江绽为蛬。

挂衣岚气湿,梦枕浪头舂。

只为少颜色,时人著意慵。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投献吏部张侍郎十韵

苔染马蹄青,何曾似在城。

不于僧院宿,多傍御沟行。

隐岫侵巴叠,租田带渭平。

肩囊寻省寺,袖轴遍公卿。

梦入连涛郡,书来积雪营。

泪随边雁堕,魂逐夜蝉惊。

发愤巡江塔,无眠数县更。

玄都一病客,兴善几回莺。

贡艺披沙细,酬恩戴岳轻。

心期公子念,滴酒在雕楹。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和寿中丞伤猿

遗挂朱栏锁半寻,清声难买恨黄金。

悬崖接果今何在,浅井窥星影已沉。

归宅叶铺曾睡石,入朝灯照旧啼林。

小山罢绕随湘客,高树休升对岳禽。

天竺省怜伤倍切,亲知宽和思难任。

相门恩重无由报,竟托仙郎日夜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