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其五)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翻译

梅花凋谢了,北方边塞的冰雪已经融化,大雁也早早地向北飞去了。我要委托那北归的大雁,请它问候一下故都家乡的父老。
前线地区防务荒疏、边声悄寂,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人烟稀少。那曾经繁华奢靡的宣和宫殿,已经衰草遍地,尘烟缭绕。

注释

梅谢了:指梅花凋落。
塞垣: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
鸿:即鸿雁,是一种候鸟。
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
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凭伊:指凭借大雁问讯:问候;慰问。
大梁遗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
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
浙河:即浙江 。
炊烟:指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
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
宣和,宋徽宗年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忆秦娥(其五)》。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旧和反思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繁华与失落的感慨。

首句“梅谢了”以梅花谢去作为时间流逝的象征,既有季节更迭之意,也暗示着过去美好的时光不再。紧接着,“塞垣冻解鸿归早”则写出了春天到来,冰雪消融,大雁北归的景象,通过“早”字渲染出一种急迫和无常感。

“凭伊问讯,大梁遗老”中,“凭伊”是依靠、倾诉之意,“大梁遗老”则指的是古城洛阳(古时称为大梁)的老人。这里,作者通过对话的方式,向久经沧桑的老人询问往事,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追寻。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两句,则分别描绘出浙江一带寂静无声,以及淮河流域炊烟稀少的景象。这里的“悄”和“少”,不仅形容了自然环境的宁静,也映射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淡漠。

最后,“宣和宫殿,冷烟衰草”一句,以宣和宫殿这一历史遗迹为背景,描绘出其上空飘浮的冷清烟雾以及周围衰败的野草。这里的“冷烟”、“衰草”,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摧毁力量与自然界的轮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繁华、历史沧桑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每个字眼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忆秦娥(其二)上巳

修禊节。晋人风味终然别。终然别。

当时宾主,至今清绝。等闲写就兰亭帖。

岂知留与人闲说。人闲说。永和之岁,暮春之月。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其三)

泥滑滑。一声声唤征鞍发。征鞍发。

客亭杨柳,不禁攀折。荀郎衣上香初歇。

萧郎心下书难说。书难说。霎时吹散,一生愁绝。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其四)

春酲薄。梦中球马豪如昨。豪如昨。

月明横笛,晓寒吹角。古来成败难描摸。

而今却悔当时错。当时错。铁衣犹在,不堪重著。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木兰花慢(其二)癸卯生日

病翁将耳顺,牙齿落、鬓毛疏。

也惭愧君恩,放还田舍,免诣公车。

儿时某丘某水,到如今、老矣可樵渔。

宝马华轩无分,蹇驴破帽如初。浮名箕斗竟成虚。

磨折总因渠。帝锡余别号,江湖聱叟,山泽仙臞。

樽前未宜感慨,事犹须、看岁晏何如。

卫武耄年作戒,伏生九十传书。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