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年的缪荃孙所作,题目为《题竹垞图(其二)》。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人遗迹的敬仰以及对后人不断修缮的感慨。"后人慕古屡增修"一句,反映出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崇尚和维护,而"故址流传二百秋"则强调了这些遗址历经时间的沧桑,依然留存至今。接下来,诗人以刘井柯亭为例,它们都已被蔓草覆盖,暗示着岁月的痕迹和人事的变迁,最后提出疑问:"何人道古访瀛洲?"表达了诗人对于探寻古迹、了解历史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怀。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文化传承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