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当年卫道大贤功,人士今知有学宫。
自叹升堂惭董子,岂无笑列议韩公。
儒风济济衣冠旧,世事茫茫尘网中。
我已结茅溪五曲,飞鸿尚许溯天风。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熊鉌所作的《经理建阳县学》,主要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自己未能达到古代学者如董子(董仲舒)或韩公(韩愈)那样崇高地位的自谦。首句“当年卫道大贤功”赞扬了古代学者致力于维护道义的伟业,而“人士今知有学宫”则反映了对教育传承的肯定。
“自叹升堂惭董子”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与自谦,他希望自己能像董仲舒那样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但又感到难以企及。“岂无笑列议韩公”则是借韩愈的典故,暗示自己虽然未能在政坛上发挥影响力,但仍怀有儒家济世之志。
“儒风济济衣冠旧”描绘了学宫中儒雅的风气和传统的士人风貌,而“世事茫茫尘网中”则暗指现实世界的纷扰与复杂。最后,“我已结茅溪五曲,飞鸿尚许溯天风”表达了诗人选择隐居教书育人的决心,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希望能像飞鸿逆风而上,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以教育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学术的尊重、对自我定位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坚守,体现了浓厚的儒家情怀。
不详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大隐东南第几峰,我思论学武夷翁。
春秋时义今如昨,文献风流已不同。
阳欲复时宜静俟,道当穷处有时通。
先生若有观梅约,好把篇诗和渚宫。
西风凉信入虚檐,絺绤微单已戒严。
乡梦不随秋夜永,客愁偏向雨声添。
清高鸣雁低云海,漂泊流萤傍竹帘。
搔首寒灯楼舍悄,行藏自晓不须占。
出门喜清旷,兴尽唤归船。
携手共明月,知心惟老天。
暮潮生远浦,秋色满平田。
落落男儿事,相逢岂偶然。
铜驼巷陌棘风凉,尚记东都旧帝乡。
甲马营空云气远,杜鹃声老洛园荒。
天开地辟人才出,风起云飞汗竹香。
倘得行窝容我老,春风借地种姚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