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上阳宫里断肠时。春半如秋意转迷。
独坐纱窗刺绣迟。泪沾衣。不见人归见燕归。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名为《忆王孙(其七)》。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属于词坛后期的一种抒情体裁,其特点在于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往昔生活的深切怀念。
诗中“上阳宫里断肠时”一句,设置了一个意象丰富的场景。上阳宫作为帝王后妃居所,常被用来比喻皇室或贵族生活。而“断肠”二字,则传达了一种极度哀伤的情绪,这里是指心如刀割,悲痛难以自已。在这里,诗人通过对上阳宫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失去的一段往昔美好生活的深深怀念。
“春半如秋意转迷”一句,通过季节的对比突出了心境的变化。通常情况下,春天应该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时候,但诗中却说“春半如秋”,这意味着即便是在生机盎然的春日,作者的心情也如同深秋般萧瑟和迷茫。这不仅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也暗示了一种时代的衰败与个人的命运多舛。
“独坐纱窗刺绣迟”一句,更是将这种哀伤之情推向了高潮。在一个空旷寂寞的空间里,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纱窗前,手中拿着针线做着精细的刺绣工作。这里的“迟”字,不仅形容时间的流逝,更暗示了一种心不在焉、精神涣散的状态。
“泪沾衣”则是对上述情感的直接表达,泪水湿透了衣衫,这种强烈的情绪波动已经难以抑制。诗人在此通过泪水与衣物的接触,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心如止血、哀伤至极的画面。
最后两句“不见人归见燕归”则是对孤独和无尽的怀旧之情的总结。在这里,诗人的目光中已不再有亲朋好友的身影,只剩下了来去自由的燕子,这种反差强烈地凸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寂寞与孤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展现了一幅宋末元初社会动荡、个人命运多舛的历史画卷,同时也传达了诗人个人的哀伤情绪与深沉的时代感慨。
不详
五陵无树起秋风。千里黄云与断蓬。
人物萧条市井空。思无穷。惟有青山似洛中。
鹧鸪飞上越王台。烧接黄云惨不开。
有客新从赵地回。转堪哀。岩畔古碑空绿苔。
华清宫树不胜秋。云物凄凉拂曙流。
七夕何人望斗牛。一登楼。水远山长步步愁。
汉家宫阙动高秋。人自伤心水自流。
今日晴明独上楼。恨悠悠。白尽梨园子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