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南溪入鹳浦生雨即赋南溪家园书带草堂

吾家先宫詹,湖上集群公。

峨峨施都督,裘带泰芳踪。

将军不好武,雅歌酬诗筒。

书法犹入神,滇海红云红。

佳节殉亳社,良不负阿翁。

可怜故里第,书画随飘蓬。

犹馀残竹林,髣髴溯清风。

所幸佳宅相,尚贮墨妙浓。

阶前老书带,葱翠一百弓。

于今已三世,春秋享祀丰。

吁嗟此书带,故国遗臣封。

莫视作小草,行与乔木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家园中书带草堂的访问和感慨。首句“吾家先宫詹,湖上集群公”以“先宫詹”开篇,暗示了友人的家族背景,随后描述了湖边群集的公卿,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接着,“峨峨施都督,裘带泰芳踪”通过描绘施都督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庄重与人物的尊贵。

“将军不好武,雅歌酬诗筒”则转而描写了一位不喜武力、擅长吟诗的将军形象,展现了文武双全的风采。“书法犹入神,滇海红云红”赞美了其书法技艺之高超,犹如滇海之上的红云,色彩鲜明,令人赞叹。

“佳节殉亳社,良不负阿翁”表达了在佳节时分,友人不忘祭祀祖先,体现了深厚的家族情感。“可怜故里第,书画随飘蓬”感叹了友人故居的变迁,书画随着飘荡不定的命运,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犹馀残竹林,髣髴溯清风”描绘了虽历经沧桑,但仍有竹林留存,仿佛能感受到清风的吹拂,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所幸佳宅相,尚贮墨妙浓”表达了对友人佳宅的赞赏,即使岁月更迭,墨香依旧浓郁。

“阶前老书带,葱翠一百弓”描绘了庭院前的老书带,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于今已三世,春秋享祀丰”感叹时间的流逝,友人家族传承至今已有三代,每年祭祀都十分丰盛。

最后,“吁嗟此书带,故国遗臣封。莫视作小草,行与乔木同”表达了对友人及其家族的敬仰之情,强调了书带虽小,却如同乔木一样珍贵,不可轻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友情、家族、历史的深刻思考和赞美。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二老阁

奎芒萃黄竹,䔍生有魁儒。

一阳在黍谷,出自九死馀。

膺滂陪党籍,文陆共简书。

晚归双瀑院,残经理蠹鱼。

招邀遍江东,鹳浦尤其渠。

秦川故观察,同声和于于。

扁舟时过从,素心不可渝。

江村拟汉阴,庞马足并驱。

高州绍坠绪,报本时瞿瞿。

有子承先志,杰阁凌太虚。

春秋仲丁日,少牢荐香醑。

百年嘘薪火,二老降履絇。

试看午夜分,五纬临前除。

形式: 古风

半生亭

峄阳孤根桐,垂老枯其半。

生意犹融融,清音不可乱。

吾怀寒村老,彩毫凌霄汉。

远承蕺山传,先登南雷岸。

高凉投绂归,一臂忽以绊。

蟹螯尚可持,所失衔杯便。

闲情写云烟,左笔资清玩。

益复自欿然,望道如未见。

斯人不可作,旧德伤汗漫。

江潮滚滚流,斜阳入绛幔。

剩馀东天竺,绕亭白华粲。

形式: 古风

石叟居

石窗通万山,石楼临绝谷。

其北为翠碣,石叟所小筑。

石叟有砚山,朝朝写蛾绿。

何须千峰秀,只此一奉足。

五马扺高州,旁午逢寒玉。

嫣然一笑粲,会逢我所欲。

陆郎郁林船,多载不为黩。

又况叟不多,三五孤峰矗。

遂成小洞天,微云淡枯木。

仰看大者宫,俛临独者蜀。

班班高丽盆,凝乳堪果腹。

石存即叟存,下拜不嫌数。

形式: 古风

大椿堂

南溪侍半翁,手种灵椿树。

意美足垂芳,心闲因得句。

绵绵不朽人,令德永终誉。

形逝神长留,奚止八千度。

年来愈穹窿,弥天饱霜露。

千枝蜜色萱,池塘发香雾。

椿以怀严君,萱以䔍慈祜。

更有万岁藤,相依如茑菟。

夜月度廊腰,交柯相回互。

南溪亦老矣,不杖犹飞步。

吾疑此寿藤,即以绥遐祚。

风雨共晨昏,为君慰孺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