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鸊鹈泉上髑髅残,满地黄云覆草寒。
遇得花枝那忍弃,弃时容易遇时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诗人以“鸊鹈泉上髑髅残”开篇,暗示了此处曾有过生与死的残酷现实,可能是一个战场或刑场的遗址,骷髅的存在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冷酷和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满地黄云覆草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芜与寒冷,黄云象征着哀伤和死亡的气息,覆盖在枯草之上,更显凄凉。
诗人的情感转折体现在对花枝的描写中,“遇得花枝那忍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不舍,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遇见花朵也如同遇见生活的希望。然而,“弃时容易遇时难”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美好的事物往往转瞬即逝,得到它相对容易,但失去后却倍感珍贵。
整首诗通过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借景抒怀,寓言人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罗洪先的这首《昭君词》以其深沉的意象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明朝文人对生活和命运的独特见解。
不详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马前双臂海东青,擒得哀鸿不忍听。
我欲南归无羽翼,问渠何事度龙庭。
黄金纵买毛延寿,玉貌当如薄命何。
多少佳人怨憔悴,算来不属画图多。
疏贱何心与物猜,敝庐归去正蒿莱。
灌田渐解憎多事,种树方知养不才。
手录道经閒自诵,门临秋水晚慵开。
过从亦有邻翁语,又喜宽租诏令来。
先生岂无慕,终岁卧丘樊。
傍石结山屋,为园近水源。
春来时抱犊,月出自开门。
再见三年后,嗒然忘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