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龙门二首(其二)

谁将长剑斩长蛟,斩断长蛟剑复韬。

爪尾蜿蜒凝华岳,角牙狞恶结嵩高。

骨伤两处崭苍壁,血出东流汹巨涛。

此物犹难保身首,谓言谗口莫嗷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谁人挥剑斩巨蛟,斩蛟后剑藏锋芒。
蛟龙爪尾如山峦,角牙狰狞似峰峦。
骨骼断裂墙壁斑驳,鲜血东流如巨浪翻滚。
如此凶物尚难自保,谨防谗言四起勿轻信。

注释

谁:疑问词,指代某人。
剑:武器。
长蛟:巨大的蛟龙。
复韬:再次隐藏。
蜿蜒:曲折延伸。
凝:凝聚。
华岳:形容山势险峻,如华山。
嵩高:指嵩山,这里比喻角牙的尖锐。
骨伤:骨骼受伤。
崭苍壁:断裂的墙壁,崭新而斑驳。
汹巨涛:形容血流如汹涌的大浪。
此物:指蛟龙。
犹难:仍然难以。
身首:身体和头颅。
谓言:说。
嗷嗷:形容喧嚣或抱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勇的剑客以长剑斩杀巨蛟的场景。首句“谁将长剑斩长蛟”设问,引出壮丽的战斗画面。接着,“斩断长蛟剑复韬”展现了剑客的勇猛与智谋,剑光过后,剑士收剑入鞘,显得从容不迫。

蛟龙被斩后,其爪尾蜿蜒如山岳,角牙峥嵘如嵩高山峰,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蛟龙的威猛。然而,即使如此强大的生物,仍难逃一死,其伤口鲜血滔滔东流,象征着这场战斗的激烈和蛟龙的败亡。

最后一句“此物犹难保身首,谓言谗口莫嗷嗷”,诗人借蛟龙之死,寓言世事难料,警示人们面对谗言流言应保持冷静,不要轻易信从。整首诗通过蛟龙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十月二十四日初见雪呈相国元老

壬子初逢雪,未多仍却晴。

人间都变白,林下不胜清。

寒士痛遭恐,穷民恶着惊。

杯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读张子房传吟

汉室开基第一功,善哉能始又能终。

直疑后日赤松子,便是当年黄石公。

用舍随时无分限,行藏在我有穷通。

古人已死不复见,痛惜今人少此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逍遥吟(其二)

人生忧不足,足外更何求。

吾生虽未足,亦也却无忧。

天和将酒养,真乐用诗勾。

不信年光会,催人早白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逍遥吟(其一)

吾道本来平,人多不肯行。

得心无后味,失脚有深坑。

若未通天地,焉能了死生。

向其间一事,须是自诚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