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元章道林诗帖赞

道林之名,予不得而知。

云泉松石之胜写于涟漪,必其地之景物足以称其诗也。

今其陈迹杳然,已无复遗。

予盖尝登瑞墨之基,渺一境之陂陀,皆平芜与荒畦,又恶睹所谓毕世相忘之奇。

泉陊云归,松桥斧随,世固多有之。

而予独于此奇其北向之悲也。

形式:

翻译

我对道林这个名字并不了解。
他在涟漪中描绘的云、泉、松和石头的美景,必定是因为那地方的景色能匹配他的诗篇。
如今,那些遗迹已经消失无踪,不再留下任何痕迹。
我曾登上瑞墨之地,看到一片平坦的草地和荒芜的田地,很难见到他笔下那种一生难忘的奇特景象。
泉水回流,松桥隐没,这样的场景在世间并不少见。
然而,我独独在这里感受到向北的悲伤之情。

注释

道林:指代一个诗人或地名。
胜:美景。
涟漪:水面上的波纹。
称:匹配。
杳然:消失无踪。
瑞墨之基:某个地点。
陂陀:起伏不平的地势。
平芜:平坦的草地。
荒畦:荒废的田地。
毕世相忘:一生难忘的景象。
泉陊云归:泉水回流。
松桥斧随:松木桥消失不见。
北向之悲:向北的悲伤情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米元章(米芾)所书《道林诗帖》的赞语。诗中提到道林之名虽不为人熟知,但其诗作通过描绘云泉松石的美景,可见其才华与所处环境的契合。然而,诗人感慨道林曾经的胜景如今已消失无踪,自己在瑞墨之地所见,只有平芜荒畦,未能领略到道林诗中所述的“毕世相忘”之奇。诗人特别强调了道林诗中的北向之悲,这可能寓言了道林心境或作品中蕴含的某种深沉情感,表达了对历史遗迹消逝的惋惜,以及对道林诗中独特情感世界的赞赏。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米元章催租诗帖赞

赈济者何人,催租者何司。

有令如斯,而无救于背驰。

此古人所以设官以采诗也。

形式:

米元章墓志帖赞

予观柳少师,在唐以能书闻。

当时碑志或非其笔,则人以不孝议其子孙。

噫嚱,陈君之传,夫岂以其文。

如宝晋省,亦庶几乎其人矣。

形式:

米元章槐前竹后诗帖赞

槐竹之与居,栩栩乎华胥。

予方发韩滉之连舻,午阴之繁维,以驱原隰之车。

盖健羡乎一身之闲,所以纵玩乎八体之书。

形式: 押[鱼]韵

米元章鉴远后诗帖赞

野烧之观,予尝以为叹。此诗之存,予又以为欣。

一鉴远耳,而戚休之以身,天乎非人。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