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怀人诗(其十四)

天边雄镇北门管,海内通儒东塾书。

膝下传经幕中檄,数君才调有谁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岁暮怀人诗(其十四)》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展现了他对才华横溢之士的赞美与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

首句“天边雄镇北门管”,以“雄镇”形容边疆重镇的威严与重要性,暗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需要这样的力量来守护。同时,“天边”二字则赋予了这一形象以广阔的背景,强调了边防的重要性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注。

次句“海内通儒东塾书”,将目光转向文化教育领域,以“通儒”赞誉那些学识渊博、德行高尚的学者,他们如同东塾中的教书先生,不仅传授知识,更在精神层面启迪后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材。这里通过“海内”与“东塾”的对比,既展现了学者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影响,也突出了他们在特定学术环境中的核心地位。

接下来的“膝下传经幕中檄”,进一步描绘了这些学者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双重角色。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在家庭教育中也起到了传承知识、弘扬道德的重要作用。而“幕中檄”则可能暗指他们在政治或军事领域的贡献,即在幕后为国家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智谋支持,体现了他们作为智者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可或缺性。

最后一句“数君才调有谁如?”直接表达了对这些杰出人物才能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怀念。这句话不仅是对过去人才辈出时代的追忆,也是对当前人才稀缺现状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发展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人物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国家、文化、教育、家庭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黄遵宪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是一首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岁暮怀人诗(其十五)

释之廷尉由参乘,博望封侯自使槎。

官职诗名看双好,纷纷冠盖逊清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岁暮怀人诗(其十六)

一疏尊崇到许君,壁中古字发奇芬。

郋亭弟子湖洲法,讽籀人人解《说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岁暮怀人诗(其十七)

粉署归来作画眠,花砖徐步日如年。

不知新旧《唐书》注,红烛增修得几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岁暮怀人诗(其十八)

赤嵌城高海色黄,乍销兵气变文光。

他年番社编《文苑》,初祖开山天破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