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漫书(其一)

耳目与口鼻,不思何录录。

苟能得其养,心亦即快足。

四者彼何知,惟心实有欲。

所以养心者,必先此四族。

愚奢厚自奉,反以滋垢黩。

一鸟能遗音,岂必奏丝竹。

一花可慰眼,岂必陈绮縠。

诵诗味芬芳,闻香气清淑。

领略信靡穷,我亦能我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病起漫书(其一)》由清代诗人林旭所作,通过对比人与自然界的感知器官,探讨了心灵修养的重要性。诗中以“耳目与口鼻”比喻人的感官,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过于执着于物质享受和外在形式,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和满足。

诗人指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并非来源于物质的丰富或感官的刺激,而是来自于内心的修养和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与欣赏。他以一只鸟的鸣叫、一朵花的美丽为例,说明了自然界的简单事物同样能够带来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无需依赖复杂的音乐或华丽的装饰。

进一步地,诗人通过“诵诗味芬芳,闻香气清淑”表达了通过阅读诗歌、品味自然之美的方式,可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最后,“领略信靡穷,我亦能我慉”则表明了这种心灵的体验是无穷无尽的,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倡导了一种回归自然、注重内心修养的生活态度,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自我内心的滋养。

收录诗词(202)

林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病起漫书(其二)

病后关门趣自深,天明即起似游禽。

食单寂寞添乡思,诗句颓唐趁倦襟。

检点旧书看复放,商量佳客遣相寻。

更欣秋月光辉足,不惜窥窗夜夜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效太夷丈

松生依涧谷,上为干霄枝。

摇落尚不与,繁华岂尝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事

昔人治国戒察察,黈纩塞耳冕前旒。

聪明蔽远不蔽近,肘腋往往藏奸谋。

水清无鱼信所鉴,网漏吞舟亦可忧。

贤人君子常不悟,一朝负败为身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八月十五夜呈陈冯庵

今宵月慰一年意,滂沱溃作秋光曼。

中庭桂树亦何有,珩格交横杂藤蔓。

无言清影自徘徊,便觉玉阶寒未逊。

幽居兀兀忘时日,佳即读书饥呼饭。

偶然吟咏但自适,冯庵老人论契券。

轻狂值得病魔讶,稍稍去之不馀慁。

感渠夜夜来窥寻,为洗从前幽独恨。

应须一字论一缣,始抵婵娟价千万。

老人老去诗律细,渐有少年笑才钝。

我今此事当推谁,立待挥毫宁用巽。

形式: 古风 押[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