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陶澄的《登恒山(其一)》描绘了恒山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的底蕴。首句“恒阳地与塞垣通”,点明恒山地理位置靠近边塞,显示出其雄浑的气势。接下来的“山脉纡回指大同”,形象地描绘了山势蜿蜒曲折,直指山西大同。
“黑雾不消阴涧雪”一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山中阴涧常年积雪,即使在阴暗处也可见到洁白的雪景,增添了神秘感。而“翠微时下石坛风”则写出了山风吹过青翠山峦,带来阵阵凉意,增添了动态之美。
“燔柴有制存周典”一句,借古人祭祀之典故,暗示恒山曾是古代礼仪之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然而,“持节无人出汉宫”又透露出一种空寂之感,表明尽管曾经的辉煌已逝,但遗迹犹在。
最后两句“幽缈岳灵何所寄,岿然碑版覆苔红”以幽深的山灵和古老的碑版作结,表达了对恒山悠久历史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以及碑文被岁月侵蚀,唯有红苔见证沧桑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恒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展现了诗人对恒山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