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蒋一宁

长安花柳少年游,今日重来未白头。

流水三桥通旧宅,夕阳双塔对高楼。

姓名巳入山公启,诗句应须水部留。

十载尘冠看拂拭,清风不愧柏台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弼所作的《送蒋一宁》。诗中描绘了长安城中的繁华景象与历史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蒋一宁的深厚情谊。

首联“长安花柳少年游,今日重来未白头”,开篇即以长安的花柳美景和少年游子的形象,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青春洋溢的画面,同时暗示了主人公虽年岁已长,但内心依旧保持年轻的心态。

颔联“流水三桥通旧宅,夕阳双塔对高楼”进一步描绘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色。流水潺潺,三桥相连,通往旧日的居所;夕阳西下,双塔映照在高楼之上,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颈联“姓名巳入山公启,诗句应须水部留”则转入对友人的赞美。山公启,可能是指山简,这里借指友人蒋一宁的名声已经广为人知;水部,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这里则是说蒋一宁的诗句应该被记录在文学史中,留下不朽的印记。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认可与敬佩。

尾联“十载尘冠看拂拭,清风不愧柏台秋”则是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十年间,友人或许经历了许多,但如今重逢,诗人愿意为他拂去身上的尘埃,象征着对友情的珍视与维护。最后一句“清风不愧柏台秋”则以清风自比,表达自己如同清风一般,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为友情带来清凉与宁静,不愧于这份深厚的友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长安城的怀念、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寄陆廉伯谕德

前书未到后书催,千字曾无一字回。

可是云泥真隔绝,每临风月独裴回。

退朝俗务新诗债,出郭清游旧酒醅。

啼鸟嘤嘤在高树,可曾侧耳一听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江东之广东提举兼柬郑东谷

十年别去蜀川路,万里相逢庾岭阴。

年齿幸同怜我老,宦途暂屈惜君深。

莫轻南海烟岚地,总是东坡旧墨林。

况与郑虔为伴侣,时时沈醉共高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柬松江杨别驾

松江别驾杨夫子,九载书劳得暂归。

头上乌纱新白发,箧中黄卷旧朝衣。

金门还许陈三策,玉勒应须从六飞。

东海老生偏感德,棠阴深护旧渔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广东按察使闵朝英韵

携手河梁又欲分,九重天上觐明君。

一杯梅岭今宵雨,万里金台旧日云。

骢马还迎前柱史,白鹅却付右参军。

此行东阁应推毂,投笔班超著战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