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眠亭

陶公醉眠野中石,君醉辄眠舍后亭。

人知醉眠尽以酒,不知身醉心常醒。

众人清晨未尝饮,已若醉梦心冥冥。

淫名嗜利到穷老,有耳亦不闻雷霆。

醉石虽顽委山侧,苔昏日剥谁与扃。

牧童樵叟亦能指,卒以陶令垂千龄。

危檐弱栋倚荒渚,海雾江雨穿疏棂。

勿谓幽亭易摧折,勉事伟节同明星。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醉眠亭》由宋代诗人李常所作,通过对比陶渊明与世俗之人的醉态,探讨了醉与醒、身醉与心醒的深刻哲理。

首句“陶公醉眠野中石”描绘了陶渊明在自然中的醉眠情景,隐喻其心灵的自由与超脱。接着“君醉辄眠舍后亭”则将视角转向了诗人自己或他人,他们在特定地点醉眠,暗示了不同环境对人内心状态的影响。

“人知醉眠尽以酒,不知身醉心常醒”两句,揭示了醉与醒的本质区别。酒可以使人身体暂时失去控制,但真正的醉并非外物所致,而是内心的迷失与放纵。而“身醉心常醒”则强调了精神的清醒与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众人清晨未尝饮,已若醉梦心冥冥”通过对比众人与陶渊明,指出许多人即使在清醒时也如同醉梦,失去了对生活本质的洞察。而“淫名嗜利到穷老,有耳亦不闻雷霆”则进一步批判了社会上追求名利的人,他们即使听到警告之声,也无法真正觉醒。

“醉石虽顽委山侧,苔昏日剥谁与扃”将醉眠亭比作一块被遗忘的石头,虽然外表看似荒废,但其内在价值却无人知晓。这象征着那些被忽视或误解的智慧与美好。

“牧童樵叟亦能指,卒以陶令垂千龄”通过牧童和樵夫的指认,表明陶渊明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深远,如同星辰般永恒。最后,“危檐弱栋倚荒渚,海雾江雨穿疏棂”描绘了醉眠亭的环境,虽处险境,但依然坚韧不拔,象征着坚持理想的精神。

“勿谓幽亭易摧折,勉事伟节同明星”则是对醉眠亭的赞颂,鼓励人们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守高尚的节操,如同明星照亮夜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醉眠场景的描绘,以及对陶渊明思想的赞美,表达了对个人精神独立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强调了心灵的觉醒与高尚品质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7)

李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招提院静照堂

藻户面通漕,飞甍出重城。

堂成未遑息,复作千里行。

尘埃袖短褐,蒙暑踏寒冰。

其求异求食,志欲诗编盈。

宁辞阍吏慢,聊为一堂荣。

都城竞名利,日出车马声。

谁云方外士,奔走亦有营。

惟静制众动,自照中乃明。

胡为挠山水,风急帆更轻。

岁阑去勿缓,恐负新堂名。

形式: 古风

皖公山下开轩处,坐听龙吟十里长。

形式:

荐福院双柏

当日双缣直万缗,买留柯叶拂星辰。

上巢绝顶饶千鹤,下憩清阴可百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有美堂

自刊宸画入云端,神物应须护翠峦。

吴越不藏千里色,斗牛常占一天寒。

四檐望尽回头懒,万象搜来下笔难。

谁信静中疏拙意,略无踪迹到波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