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庆远游青原

平生嵩恒心,今日行兹原。

东风岂不好,褰衣步青天。

境空忽欲动,意却仍贪前。

白日照八极,千厓偃如眠。

芙蓉远脩供,铃铎昼不喧。

佛祖了何语,香炉自生烟。

群经过名教,乃以文字传。

题诗杂好丑,讷者存岁年。

不知自有此,登览谁最先。

春桥唤饮酒,一醉日可千。

阴阴风在麓,炯炯天映泉。

同来不同趣,隔花亦垂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张庆远一同游览青原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景色的壮丽与宁静。诗中“平生嵩恒心,今日行兹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这次旅行的满足感。“东风岂不好,褰衣步青天”则展现了诗人漫步于山间,感受春风拂面的愉悦心情。

“境空忽欲动,意却仍贪前”描绘了山中空旷而富有生机的景象,诗人虽有前行的渴望,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眼前美景的留恋。“白日照八极,千厓偃如眠”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阳光普照、山峦静卧的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芙蓉远脩供,铃铎昼不喧”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山中环境的清幽与宁静。

“佛祖了何语,香炉自生烟”一句,借佛教文化元素,增添了诗作的意境深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群经过名教,乃以文字传”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教育与文化的思考,以及对文字记载历史价值的认可。“题诗杂好丑,讷者存岁年”则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见解,认为作品的好坏不应仅由言辞华丽与否决定,而应注重时间的沉淀与内容的真实。

最后,“不知自有此,登览谁最先。春桥唤饮酒,一醉日可千。阴阴风在麓,炯炯天映泉。同来不同趣,隔花亦垂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春日里饮酒畅谈的欢乐情景,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共同欣赏,同时又各自有着不同的感受与体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友情、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收录诗词(327)

刘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字:桂翁
  • 号:桂隐
  • 籍贯:吉安庐陵
  • 生卒年:1268—1350

相关古诗词

和罗昌逢千叶桃

闰赢首增春,朔霁久连望。

梅残不留玉,桃盛忽成障。

异姿夺众妍,姝萼同一状。

重□杂裼袭,叠綵迷下上。

泪明露借光,影堕日分漾。

纷披竞年华,剪刻费天匠。

先生被花恼,书罢时亦访。

亭空昼无人,山鸟立幽桁。

横波绕碧带,老树入古像。

同游无前度,得句有孤倡。

仙源谁与期,微风起衣浪。

形式: 古风

和邓牧谦社日郊行

春风辋川花,社日浣溪酒。

百年少旷怀,四海几佳友。

马蹄破莎泥,舆影掠桑亩。

交深主忘宾,句逸心应手。

流水清绕庐,好山秀当牖。

幽寻既有会,剧语不知久。

抚卷如同游,不待接踵肘。

妙哉蓬莱音,三叹得希有。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和罗元翁

清风如高人,爽致可以师。

浮游天地间,匪亟亦匪迟。

齐纨之所招,似者或致之。

岂伊至妙意,而或入控持。

如何执热人,可热不可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艾幼玉赴南安儒教

儒官如蔗杪,妄意近佳境。

亦知嗜习累,诳俗示隽永。

堂堂道心翁,学道倚袖领。

摛词屈邹枚,讲道来华邴。

盛世擅场屋,金石出欬謦。

东家升仙子,往往尽馀鼎。

空山三十年,华发忽垂顶。

春风八极意,独立修竹影。

一官岂足偿,跋涉压崇岭。

五陵多少年,冰雪照清炯。

杨花鸟语乱,走马出三省。

古来天地间,此事从耿耿。

南中少人事,山水清可咏。

岁晚不负君,梅雪三百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