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渺高情公子,得真隐、信悠哉。

占上下壶天,中间隙地,凿破莓苔。

移将鉴湖寒影,放微风、滟滟翠奁开。

便有一番荷芰,都无半点尘埃。夜深明月晃闲阶。

不负小亭台。尽罗袖盛香,碧筒吸露,一洗胸怀。

红莲故家幕府,看新诗、题咏满南斋。

好听萧萧风雨,老夫从此须来。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翻译

那公子心志高远,真正找到了隐居的乐趣,真是悠闲自在。
他占据着天地之间的壶天,周围是开辟出的苔藓之地。
他把鉴湖的寒水景色搬来,让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绿色波光。
这里荷花菱角生机勃勃,没有丝毫尘世的纷扰。夜晚,明亮的月光照亮空阶。
他不辜负这小亭台,用罗袖收集香气,用碧绿的竹筒吸饮露水,洗涤心灵。
这里是红莲旧时官署,满是新诗题咏,南斋充满诗意。
喜欢聆听风雨声,我从此会常来这里。

注释

渺高情:形容心志高远,情感深沉。
真隐:真正的隐居生活。
壶天:道教中指仙境,此处指理想中的隐居环境。
莓苔:青苔,形容环境清幽。
鉴湖:古代湖泊名,在浙江绍兴。
滟滟: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荷芰:荷花和菱角,象征高洁。
闲阶:安静的台阶,形容夜晚宁静。
小亭台:小巧的亭子,可能是隐居之处。
罗袖:丝罗制成的衣袖,代指女子。
碧筒:绿色的竹筒,可能用来饮酒或吸露。
红莲故家:红莲曾经的官署。
南斋:南方的书斋,可能指诗人住所。
萧萧:形容风雨声。
老夫:诗人自指。

鉴赏

这首元代白朴的《木兰花慢》描绘了一位超凡脱俗的高士形象。诗人以"渺高情公子"起笔,赞美其高尚的情操和真实的隐逸生活。他居住在天地间的壶天隙地,周围是青苔覆盖的环境,却凿破了这宁静,引入鉴湖的寒影,让微风轻轻吹动,仿佛打开了翠绿色的奁盒,展现出一片洁净无尘的荷塘景色。

夜晚,明亮的月光照亮台阶,与小亭台相映成趣。诗人在此享受着清雅的生活,用罗袖盛香,碧筒品露,洗涤心灵。他身处莲花盛开的家园,南斋上满是友人题咏的新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诗人期待在风雨声中聆听佳作,表示自己愿意常常来访,享受这份宁静与诗意。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52)

白朴(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改名朴,字太素。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字:仁甫
  • 号:兰谷
  • 生卒年:1226—约1306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

望丹东沁北,淡流水、绕孤村。

对几树疏梅,十分素艳,一曲芳樽。

谁堪岁寒为友,伴仙姿、孤瘦雪霜痕。

翠竹森森抱节,苍松落落盘根。铜瓶水满玉肌温。

此意与谁论。渐月冷芸窗,灯残纸帐,夜悄衡门。

伤心杜陵老眼,细看来、只似雾中昏。

赖有清风破鼻,少眠浮动吟魂。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展春风图画,恍人世、有神仙。

爱手捻荼蘼,香间韵远,亸袖垂肩。

东邻几番亲见,意丹青、无地著婵娟。

杏脸红生晓晕,柳眉翠点春妍。舞衫歌扇绮罗筵。

还我旧因缘。尽金缕新声,乌丝醉墨,共惜流年。

年来茂陵多病,更玉琴、凄断凤鸾弦。

留得一枝春在,不妨绝倒尊前。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倦区区游宦,便回棹、谢山阴。

算谁似君侯,莼鲈有味,富贵无心。

匆匆又移玉节,恨相思、何处更相寻。

渭北春天树边,江东日暮云深。岸花樯燕动悲吟。

把酒惜分襟。问玉井莲开,三峰绝顶,谁共登临。

长安故人好在,忆元龙、名重古犹今。

说与英雄湖海,应怜枯槁山林。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记罗浮仙子,俨微步、过山村。

正日暮天寒、明装淡抹,来伴清樽。

行云黯然飞去,怅参横月落梦无痕。

翠羽嘈嘈树杪,玉钿隐隐墙根。山阳一气变冬温。

真实不须论。满竹外幽香,水边疏影,直彻苏门。

仿佛对花终日,拌淋漓、襟袖醉昏昏。

折得一枝在手,天涯几度销魂。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