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千秋.正月十七

点检尧蓂,自元宵过了,两荚初飞。

葱葱郁郁佳气,喜溢庭闱。

惟知降、月里姮娥,欣对良时。

但见婺星腾瑞彩,年年辉映南箕。

好是庭阶兰玉,伴一枝丹桂,戏舞莱衣。

椒觞迭将捧献,歌曲吟诗。

如王母、款对群仙,同宴瑶池。

萱草茂长春不老,百千祝寿无期。

形式: 词牌: 庆千秋

翻译

检查着元宵节后生长的尧蓂,两片新芽开始绽放。
庭院葱郁,吉祥之气弥漫,喜悦洋溢在家中。
只知道月亮中的嫦娥降临,欣喜地迎接美好的时光。
只见婺女星闪烁出祥瑞光彩,每年照耀着南方的箕宿。
最好是在庭前阶下,兰草与丹桂相伴,如同童子戏耍穿着莱衣。
人们轮流举杯献酒,歌咏吟唱。
就像王母娘娘款待众仙,一同在瑶池盛宴。
萱草繁茂象征长寿,无尽的祝福永远伴随。

注释

尧蓂:古代传说中的瑞草,象征吉祥。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有观灯、吃汤圆习俗。
两荚初飞:指尧蓂新芽初生。
葱葱郁郁:形容植物茂盛。
婺星:指北极星,象征吉祥。
南箕: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认为能簸扬尘土。
兰玉:兰花和美玉,比喻高雅纯洁。
莱衣:古代儿童穿的彩色衣服。
椒觞:椒酒,古代敬神或祝寿的酒。
萱草:象征母亲,因其叶似女孩子的头发。
长春不老:象征长寿。
祝寿无期:祝愿长寿无尽。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元宵节(即元宵节,通常指的是上元节,也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后的喜悦景象。首句“点检尧蓂”指的是细数庭院中盛开的花朵,“自元宵过了,两荚初飞”则表明元宵节已经过去,春天的花朵开始绽放。

接着,“葱葱郁郁佳气,喜溢庭闱”描写的是满园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诗人通过“惟知降、月里姮娥,欣对良时”表达了独自赏月的愉悦,并且感叹月亮如同嫦娥仙子般美好。

随后,“但见婺星腾瑞彩,年年辉映南箕”则是说只见到繁星点缀的夜空中,婺星(即织女星)每年都照耀着南箕星座,寓意着一年四季如一的祥瑞。

“好是庭阶兰玉,伴一枝丹桂,戏舞莱衣”形象地描绘了庭院中的美丽景色,兰花与玉石相伴,丹桂(可能指的是桂花)轻盈,莱衣(一种香草)的舞动,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椒觞迭将捧献,歌曲吟诗”则是说人们手持椒觞(一种香料容器),轮流敬献,伴随着歌声和诗词,这是一场欢乐的宴会。

“如王母、款对群仙,同宴瑶池”表达了诗人希望像王母娘娘一样,与众神灵共享天界之宴的美好愿望。

最后,“萱草茂长春不老,百千祝寿无期”则是说庭院中的萱草(一种香草)长得郁郁葱葱,如同春天永不衰老,同时表达了对长寿的无限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后美好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美、人间宴会和仙境美好的向往,以及对长寿和祥瑞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庆灵椿/摊破南乡子.夫人生日

瑞溪庭,满闺秋色好,帘幕低垂。

一床簪笏人间盛,沉檀影里,笙歌沸处,齐捧瑶卮。

习礼复明诗。胡氏清畏人知。

寿堂已庆灵椿老,年年岁岁,重添嫩叶,频长繁枝。

形式: 词牌: 摊破南乡子 押[支]韵

庆金枝

新春入旧年,绽梅萼、一枝先。陇头人待信音传。

算楚岸、未香残。小枕风雪凭栏干。下帘幕、护轻寒。

年华永占入芳筵。付尊前、渐成欢。

形式: 词牌: 庆金枝

庆金枝令/庆金枝

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折空枝。

一朝杜宇才鸣后,便从此、歇芳菲。

有花有酒且开眉。莫待满头丝。

形式: 词牌: 庆金枝

庆青春

平明一阵催花雨。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