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

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

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

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杰出的人才出生在国家之中,东海成为他的西边邻邦。
多国的使者通过翻译前来,他作为君王的忠臣长达千年。
他天生热爱自然之礼,树木的本性蕴含着真实的情感。
锦帆随风翻转,金色装饰闪耀着新的光辉。
孤独的城市如同海市蜃楼般显现,朝阳照耀着朱红的车轮。
早就预见到未来的朝贡岁月,各国都将如涂山会盟般平等相待。

注释

上才:指才能出众的人。
生下国:出生在国家中。
东海:地理位置,此处代指国家的边界。
西邻:西方的邻国。
九译:古代指需要通过多次翻译才能沟通的远方国家。
蕃君使:外国的使节。
千年:形容时间长久。
圣主臣:对君王的尊称,意为圣明的君主的臣子。
野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偏得礼:特别懂得礼仪。
木性:比喻人的本性。
含真:包含真实的品质。
锦帆:装饰华丽的船帆。
乘风转:在风中转动。
金装:金色的装饰。
照地新:在地面上闪耀出新的光芒。
孤城:孤立的城池。
蜃阁:海市蜃楼,比喻虚幻或不真实的景象。
晓日:早晨的太阳。
朱轮:朱红色的车轮,古代贵族或官员的车轮。
早识:早早预见。
来朝岁:各国前来朝贡的年份。
涂山:古代传说中的地方,曾举行过盛大的会盟。
玉帛均:各国贡献的礼品平等无差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包佶所作,名为《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诗中表达了对远去故人的惜别之情和对其高尚品德的赞扬。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开篇即以宏大的气势描绘出两国相望的壮丽画面,上 才指赴日使者,下国则是日本。东海即东中国海,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海域,意在强调两国的地理相邻。

"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诗人通过历史的长河,将眼前的使节与古代的圣明君主相联系,表达对其身份和地位的尊崇。九译指的是语言翻译的重重传递,而蕃君则是对外国君主的一种尊称。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这里借物类比人,强调使节之所以能得到礼遇,是因为其本身就具有如同树木般纯正不变的品格。野情即自然的情感,木性则是指树木本来的性质。

"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描绘出使节归国时船只随风航行,帆上缀以锦绣,船身镶嵌着金饰,在阳光下闪耀着新的光辉。这里通过对物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盛大的送别场面。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诗人以壮丽的笔触描绘出早晨日出之景。孤城或许是指某一地标建筑,蜃阁则可能是海边的瞭望楼台,晓日即清晨的阳光,而朱轮则是太阳。

"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使节未来岁月的美好祝愿。早识指的是早早地认识和预见,来朝岁即将到来的新一年,而涂山玉帛均,则是比喻使节在新的旅途中也将得到同样的礼遇和尊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性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赴日使者晁巨卿的深切惜别之情,以及对其高贵身份和纯正品格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36)

包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音卓,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

  • 字:幼正
  • 籍贯: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

相关古诗词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桂岭千崖断,湘流一派通。

长沙今贾傅,东海旧于公。

章甫经殊俗,离骚继雅风。

金闺文作字,玉匣气成虹。

翰墨时招侣,丹青夙在公。

主恩留左掖,人望积南宫。

巧拙循名异,浮沈顾位同。

九迁归上略,三已契愚衷。

责谢庭中吏,悲宽塞上翁。

楚材欣有适,燕石愧无功。

山晓重岚外,林春苦雾中。

雪花翻海鹤,波影倒江枫。

去札频逢信,回帆早挂空。

避贤方有日,非敢爱微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祀风师乐章.送神

微穆敷华能应节,飘扬发彩宜行庆。

送迎灵驾神心飨,跪拜灵坛礼容盛。

气和草木发萌芽,德畅禽鱼遂翔泳。

永望翠盖逐流云,自兹率土调春令。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郊庙歌辞.祀雨师乐章.亚献终献

奠既备,献将终。神行令,瑞飞空。迎乾德,祈岁功。

乘烟燎,俨从风。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

郊庙歌辞.祀雨师乐章.送神

整驾升车望寥廓,垂阴荐祉荡昏氛。

飨时灵贶僾如在,乐罢馀声遥可闻。

饮福陈诚礼容备,撤俎终献曙光分。

跪拜临坛结空想,年年应节候油云。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