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王季重题读书佳山水

天地本多情,造化氤氲席。

畴窥不测藏,勺水与卷石。

虽分流峙形,繇来同一脉。

逶迤吴越间,幽奇为开辟。

爰有硕人居,友之成三益。

踏破虚空界,乃结清真宅。

玄流洗文心,云岸披图籍。

有邻应不孤,身名复何惜。

长啸三十秋,广漠甘幽适。

偶因出世想,即以凡心谪。

傲睨长安邸,犹然烟霞僻。

但了三千缘,岂因五斗易。

感彼劳生者,怛悴时局蹐。

未离尘嚣好,彼此交为射。

谁能契冥通,动静随所择。

吾欲从之游,地阻神无隔。

缅矣八遐心,山水知远客。

为君赋考槃,持归问岩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为王季重题读书佳山水》。诗中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读书生活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首句“天地本多情,造化氤氲席”,开篇即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情赞美,认为天地之间充满情感,万物生长皆由造化之力。接下来的“畴窥不测藏,勺水与卷石”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自然界的神秘莫测与细微之处的奥秘。

“虽分流峙形,繇来同一脉”则揭示了尽管表面看似分隔,但源头却是一致的,象征着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接着,“逶迤吴越间,幽奇为开辟”描绘了吴越之地的幽美奇特,暗示了理想的读书环境。

“爰有硕人居,友之成三益”提到有一位智者在此居住,与他成为益友,共同探讨学问,体现了诗人的理想社会关系。接下来的“踏破虚空界,乃结清真宅”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纯净生活的愿望。

“玄流洗文心,云岸披图籍”进一步阐述了在深邃的学问之流中洗涤心灵,如同翻阅书籍般探索知识的广阔世界。最后,“有邻应不孤,身名复何惜”表明即使身处孤独,也无惧于名声的得失,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价值观。

“长啸三十秋,广漠甘幽适”描述了诗人长时间沉浸在自然与学问之中,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偶因出世想,即以凡心谪”则表达了对出世与入世的思考,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理解。

“傲睨长安邸,犹然烟霞僻”展现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的不屑,更向往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但了三千缘,岂因五斗易”强调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不为物质利益所动。

“感彼劳生者,怛悴时局蹐”表达了对忙碌世俗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未离尘嚣好,彼此交为射”则呼吁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寄托,相互交流与支持。

“谁能契冥通,动静随所择”表达了对超越物质与形式,达到心灵深处的理解与和谐的追求。“吾欲从之游,地阻神无隔”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智者同行,虽然空间上有距离,但心灵相通。

“缅矣八遐心,山水知远客”则以山水为喻,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敬意。“为君赋考槃,持归问岩泽”最后以赋诗的形式,向远方的朋友表达敬意,并期待着与他们分享这份美好的山水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与纯净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真挚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姚孟长学士谬相奖掖感而有言

亦知四海悠,踽踽一身寄。

欣然获所宗,远大而相位。

审余愚也直,知君誉必试。

此意自千秋,藏心曷穷至。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己巳南归晚舆见初月口占

行行三齐地,归路不辞长。

夕阳低还照,初月飞混茫。

浮峰千丈白,疏林远可望。

天开山气静,云隐野情荒。

凄风空淅淅,不解客子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东平州途中遇雨复晴

飘风自南发,幌荡云飞扬。

惊沙迷古道,昏冉乱征裳。

殷其山起震,霢霂微雨瀼。

百亩翻麰穗,千篱蔚麻桑。

枫林添暗绿,柳色洒新黄。

行客无乐事,得此濯烦肠。

愿言炎埃静,不辞湿行装。

云何司夏者,反若靳清凉。

吾今在汶上,杲杲日已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栖白门寄怀方肃之徐九一

泛迹栖吴门,卷情恻秋意。

寂寞空庭风,展我怀朋志。

良朋天一方,孤怀何所似。

眷彼孤栖鸟,日暮失俦类。

敛翼不复飞,疏林独憔悴。

感此集千端,所思不能置。

兴言今日别,回首昔日聚。

偲蔼一堂中,莫逆而相视。

友益既成三,同心更无二。

徐子誇七斗,追琢敦远器。

方髯富五车,巍然植高帜。

如余本庸疏,时亦从旁议。

乃知同道谋,以得断金利。

相望意犹隆,岂但情之毖。

惟期吾党心,共承斯文寄。

君耽白玉堂,我披泉石位。

玉堂生虚清,泉石多幽异。

万里亦比肩,如何怅两地。

旷怀在古今,驰神有寤寐。

毋或金玉尔,好音时相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