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雁篇

寒空历历夜星稀,旅雁酸嘶何处归。

霜清露白闻声急,河广江上恨力微。

本谓候时依煖去,何言中路失群飞。

群飞超忽关山迥,祗抱离心独耿耿。

每向天边泣字文,却从月下疑弓影。

孤鸣如和陇头唫,单栖不殊泽畔醒。

迁客飘摇靡定居,麃麃雨雪赋其虚。

此时遥听人何似,避地翻伤鸟不如。

回首瑶池霄汉傍,颉颃玉羽泛清凉。

南北欲知悲喜地,但看风失与云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鸣雁篇》描绘了雁群在寒冷夜晚的孤独与哀鸣,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寓意。

首句“寒空历历夜星稀”,描绘了寒冷的夜空中星星稀疏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旅雁酸嘶何处归”一句,直接点出了雁群的处境,它们在夜空中哀鸣,寻找着归宿的方向,表达了雁群的迷茫与无助。

“霜清露白闻声急,河广江上恨力微”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雁群的困境。霜冷露白,声音急促,河宽江阔,力量微弱,这些都象征着雁群面临的艰难环境与内心的痛苦。

“本谓候时依煖去,何言中路失群飞”揭示了雁群原本遵循季节变化规律南迁,却在途中失去了队伍,遭遇了意外的挫折,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群飞超忽关山迥,祗抱离心独耿耿”描述了雁群在广阔天地间独自飞翔,内心充满孤独与坚持,展现了雁群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执着。

“每向天边泣字文,却从月下疑弓影”通过雁群的视角,表达了对人类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人类文明的向往,又有对潜在威胁的警惕。

“孤鸣如和陇头唫,单栖不殊泽畔醒”以雁群的叫声和生活状态为喻,表达了个体在群体中的孤独感,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自我觉醒。

“迁客飘摇靡定居,麃麃雨雪赋其虚”将雁群的迁徙与人的流离失所相联系,暗示了人类社会中的漂泊与无奈。

“此时遥听人何似,避地翻伤鸟不如”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指出人在面对困境时的脆弱与无助,甚至不如自然界中的生物。

最后,“回首瑶池霄汉傍,颉颃玉羽泛清凉”描绘了雁群在高远天空中的自由与宁静,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雁群的形象,深刻反映了生命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孤独、挣扎、坚持与希望,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听琴篇

昔传子春技,弹丝圣入耳。

一曲作人情,七弦发妙理。

美人携琴升我床,闲心敏手亦如此。

弄奇赴会若有神,朱绳玉轸临风倚。

始作怀沙纵九歌,却调哀郢伤千里。

卑张应节发清商,促越更趋引流徵。

楚水看流㩎指间,江风忽奏挥弦里。

栖鸟知声中夜翔,潜鱼激响凌波起。

四郊陨叶纷纷下,浮云辞天月在野。

瑶徽半拂复中操,宫声少间羽声写。

山鬼依微薜荔裳,宓妃窈窕螭蜺驾。

旧闻骚些已潸潸,对此离忧遂不堪。

本听幽音容易感,复兼放迹自曾谙。

姱志千秋同夏沔,愁心一夕到湘潭。

恨恨怀荃零泪雨,沾襟不为雍门谈。

形式: 古风

河上遇风

齐郊烈烈大风起,走石扬尘一万里。

始见蓬蓬生北海,忽簸三江振东岱。

乍似军装赴敌场,旋疑天马奋龙骧。

鸣籁飕飗四野闻,愁云晻翳一朝昏。

能吹朔雪冻寒空,更逐飞沙卷断蓬。

飞廉鼓怒阳侯出,万舶千艘静不发。

馀皇玉轴彩蜺翻,横海雕旂翠蛟掣。

中流激势水增波,岸上但呼无渡河。

桂枻兰桨徒怅望,河深难济欲如何。

形式: 古风

将至东昌寄寇太守未庵兼柬包蒙泉节推

旅客羁伤凭寓目,东济荣河渐衍沃。

礼乐犹存鲁国风,鱼畋本负齐氓俗。

专城太守旧怀思,佐理包何新相知。

遥怜比璧光辉地,正是双刀宰割时。

故人相别经五春,临当再见反伤神。

预恐风波易暌阕,况陈委曲重酸辛。

以兹盈盈数里间,将前还却转愁人。

寄语风流贤五马,行春暂辍一娱宾。

形式: 古风

清源别张近溪侍御赋赠

君才磊磊称时英,山东七郡蚤知名。

才雄本自宜高荐,况是明时矜豪彦。

胡为一弃便沉沦,有似骅骝栖亩畔。

忆昨乘骢游宛洛,骄嘶被顾待丹毂。

途间遥认五花毛,台里合推千里足。

仰揖群公尽整缨,平交七贵争酬玉。

可怜光宠不相待,世事悠悠须臾改。

今日面情昔不同,昔时欢结今何在。

浮沉薄俗难重陈,肮脏壮怀勿用悔。

鬓上渐生白雪霜,手中且有黄金罍。

但听悲伤歌北邙,便轻偪侧蹈东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