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绪所作的《谢郭巡按楠推荐(其二)》。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郭巡按楠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柱史封章贲草莱,渚凫汀鹭共惊猜”,以“柱史”代指郭巡按楠,通过一封封奏章的传递,将他的声名远播至偏远之地,如同渚上的水鸟和汀边的白鹭,都对此感到惊讶和好奇。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郭巡按楠的影响力之广。
颔联“松筠苦节霜应识,枯槁经年雨未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松竹的坚韧不拔和经历严霜考验的品质,象征郭巡按楠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意志;同时,以“枯槁”和“雨未来”来表达对当前时局的忧虑,暗示了希望与变革的缺乏。
颈联“天下澄清先北冀,闽南人物重西台”,表达了诗人对郭巡按楠能够率先在北方带来清平局面的期待,以及对他在南方闽南地区人物影响的重视。这不仅是对郭巡按楠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在治理国家、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所起作用的高度赞扬。
尾联“长安虽近无由到,梦里逢君笑口开”,则流露出诗人虽然身处偏远之地,但心系朝廷,渴望有机会为国效力的心情。通过梦境中的相遇,表达了对郭巡按楠的敬仰和对共同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郭巡按楠的感激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