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友游南湖分韵得红字

不通泮宫籍,端居常屡空。

贫知俗益薄,老觉书有功。

寂无裹饭客,门前翳蒿蓬。

平生眼底人,粗知吾困穷。

招呼城南游,饭我枵肠空。

亭午得一饱,哦诗和秋虫。

扪腹步南湖,缓带披凉风。

渐见波心莲,颇忆新妆红。

徐酌穆生醴,宛如和露浓。

三咽不知味,百盏无醉容。

但可胜茶汤,留饷东坡翁。

儒生本酸寒,独处罹百凶。

不谒魏元君,粗免恶少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谢逸在南湖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展现了其生活的清贫与内心的丰富。首句“不通泮宫籍,端居常屡空”透露出诗人虽未入仕途,却能静心读书,面对生活的贫困,内心仍保持坚韧。接着,“贫知俗益薄,老觉书有功”,表达了对世俗的淡然和对书籍价值的深刻认识。

“寂无裹饭客,门前翳蒿蓬”描绘了诗人门庭冷落,生活简朴的场景。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境况下,诗人依然能够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平生眼底人,粗知吾困穷。招呼城南游,饭我枵肠空。”通过与城南友人的相聚,诗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和物质上的满足。

“亭午得一饱,哦诗和秋虫。”中午时分,诗人获得一顿饱餐,他吟诗作对,仿佛与秋虫的鸣叫相和,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致。漫步于南湖畔,“扪腹步南湖,缓带披凉风”,诗人享受着自然的清凉,心灵得到了释放。

“渐见波心莲,颇忆新妆红。”诗人看到湖中莲花盛开,不禁回忆起初绽时的鲜艳,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品饮穆生醴,“徐酌穆生醴,宛如和露浓”,诗人细细品味,仿佛与露水的甘甜融为一体。

“三咽不知味,百盏无醉容。”尽管饮酒,诗人却并未沉醉,反而更加清醒,这种状态或许象征着他内心的纯净与坚定。最后,“但可胜茶汤,留饷东坡翁。”诗人以茶代酒,向苏轼表达敬意,体现了他对古代文人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对友情、自然、文化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317)

谢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字:无逸
  • 号:溪堂
  • 籍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 生卒年:1068-1113

相关古诗词

送鹿好古

邑小民事简,琴樽有馀欢。

才高气虽雄,心夷神自闲。

吐辞如春风,万象生笔端。

向识杏坛老,不应叹才难。

山近雪云密,风动梅香寒。

铜龙晓鼓鸣,画舸扬漪澜。

丈夫重离别,感慨伤朱颜。

努力事明主,慎勿轻挂冠。

形式: 古风

送李明道

我老不闻道,抱疴卧蓬室。

有客晨叩门,竦若秋山直。

借问为谁何,吾祖乃太白。

倾怀露底蕴,始恨晚相得。

时时出诗语,词源极湍激。

格律竟不凡,窥祖见窗壁。

飘然别我去,此道谁知识。

世岂乏金龟,恐无贺宾客。

形式: 古风

送吴秀才赴辟廱

吾家阿连诗,美如青精饭。

君尝从之游,剩馥润青简。

我老世所憎,百推无一挽。

君独频叩门,问我句中眼。

此行赴功名,旧习暂锄铲。

霜清山驿寒,酒醒夜闻雁。

挑灯诵我诗,聊供一笑莞。

形式: 排律

金溪董秀彦孚闻竹溪六逸之风而悦之作堂面修竹名之曰逸乞余文表章其义予病不能苦思作五言诗以遗之

太白列仙人,名缀云房籍。

天上官长严,宁为世间客。

醉揖巢父辈,相从竹溪逸。

朝衫不上船,拜舞堕巾帻。

气吞高力士,傲睨天地窄。

董侯慕斯人,作堂榜其壁。

流俗嗜声利,如舐刀上蜜。

慎勿徇流俗,与侯并为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