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怕缁尘著素衣,冻痕封蕊放香迟。

月来忽送阑干影,春到不分南北枝。

唤梦翠禽依树宿,销魂玉笛隔花吹。

从他万片随风去,须有青青叶底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仇仁远的《梅》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独特魅力与冬春交替的自然景象。

首句“为怕缁尘著素衣”,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梅花对尘世污染的敏感与洁身自好的品质,如同穿着素衣的女子,不愿被世俗玷污。“冻痕封蕊放香迟”则进一步描绘了梅花在严寒中绽放的艰难与坚韧,即使被冰霜覆盖,也依然能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接着,“月来忽送阑干影,春到不分南北枝”,这两句巧妙地将月光与春意融入梅花之中,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替。月光洒落,仿佛给梅花披上了一层银纱,而春天的到来,使得梅花不分方向地绽放,象征着生命不拘一格、自由生长的精神。

“唤梦翠禽依树宿,销魂玉笛隔花吹”,这两句通过鸟鸣与笛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翠鸟在树梢栖息,似乎在与梅花对话;远处传来悠扬的玉笛声,穿过花丛,更添了几分浪漫与哀愁。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赋予了梅花更加深厚的情感色彩。

最后,“从他万片随风去,须有青青叶底时”,这两句表达了对梅花命运的感慨与期待。尽管梅花最终会随风飘散,但诗人坚信,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它会再次以青绿的叶子展现生机,寓意着生命虽有离别,但总有重生之时。这种对生命循环与希望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和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梅》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与精神内涵,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季节更替以及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收录诗词(2)

仇仁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獭髓空劳补旧痕,离筵歌罢忽沾巾。

半江湘竹斑斑雨,三月杨花点点春。

字湿锦机啼戍妇,珠明绡室泣鲛人。

琵琶滴罢情深处,洗尽青衫几掬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武昌南楼

鹦鹉洲边舣客舟,宪君邀我上南楼。

胡床老子三更月,铁笛仙人一曲秋。

流水白云吴夏口,西风黄鹤晋矶头。

如今尽属王孙草,添得江南几许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人归天台

君去丹山伴赤霞,忍分书剑各天涯。

交情十载共为客,归梦几番同到家。

一路暖云蒸药气,半溪流水引桃花。

金庭好问长生诀,莫待秋风两鬓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红梅

醉卧西湖处士家,梦回惟见赤城霞。

纵然冷艳随春变,依旧疏枝映日斜。

姑射冰姿凝绛蜡,罗浮雪骨换丹砂。

北人惯在江南住,犹说前村有杏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