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称所作的《感寓(其四十一)》。诗中通过描绘公轩中的白鹤与高阁上的菉葹、申椒等意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世俗偏见的讽刺。"公轩处懿鹤"象征着君子的高洁,而"白屋讥千秋"则暗指对那些长期被误解或忽视的贤者之讥讽。"菉葹盈高阁,申椒掩荒陬"进一步对比了高尚与卑微,暗示了社会的不公。
"颀颀东方生,虚为岁星游"中的"颀颀"形容人品出众,"岁星"象征智慧,诗人以东方哲人的形象,表达出对真正有才德者的敬仰,他们并未因环境的困厄而改变志向,反而更加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自由。
"方将猿鹤化,岂为沙虫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理想中的境界,即超越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而非为琐事所累。最后两句"归从紫泥海,再弄清浅流"则寓意回归本真,投身于简单纯净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