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云卷

白云如白衣,入我思亲梦。

长洲之锡峰,不待天风送。

悠扬向高堂,恍惚椿萱傍。

斯须变五色,又若斑斓裳。

惟云固无心,东西去难定。

谁知无心中,油然出天性。

天性能已复,孝思从是生。

阅此梦云卷,不愧前贤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梦境中的白云为线索,巧妙地融入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与对孝道的深刻思考。诗人将白云比作“白衣”,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仿佛是思念之情的具象化。白云“入我思亲梦”,直接点明了主题——对亲人的思念。通过“长洲之锡峰”这一地点的描述,营造了一种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情境。

接下来,“悠扬向高堂,恍惚椿萱傍”两句,将思念之情进一步深化,仿佛白云在空中飘荡,寻找着家的方向,最终似乎依傍在父母身边,表达了对父母的深深眷恋。而“斯须变五色,又若斑斓裳”则描绘了白云颜色的变化,象征着情感的丰富和复杂,同时也暗示了思念之情的深沉与持久。

“惟云固无心,东西去难定”这两句,诗人借白云的自由飘荡,表达了思念之情虽深,但又难以把握和确定的特点。接着,“谁知无心中,油然出天性”则揭示了这种思念之情源自于本性,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无法抑制。

最后,“天性能已复,孝思从是生”强调了孝道是人性中固有的美德,通过梦境的体验,诗人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而“阅此梦云卷,不愧前贤名”则表明诗人通过这次梦境的体验,不仅加深了对亲情的理解,也感受到了前人对于孝道的重视与传承,从而感到自豪和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梦境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孝道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512)

徐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至感堂

人心上方寸,万事属所司。

乃于百年间,至感谁能思。

多君紫阳后,有堂扁其辞。

扁之匪空言,晨夕惟孜孜。

天地存覆载,大哉允无私。

雨露有深恩,寒暑不异时。

圣君握水土,生物随所宜。

种植苟得理,礼稔诚可期。

父母生劬劳,罔极恩在斯。

罔极恩未报,徒悲蓼莪诗。

况复有难弟,历官际雍熙。

龙章下里门,光彩相参差。

至感总由此,永怀应自知。

知感乃为德,污简声名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寿得洞字

顾君人中英,为瑞若麟凤。

早年隐丘樊,读书□登用。

乡闾推右族,名拟泰山重。

□赋董万石,才望久服□。

晚节志弥坚,确处不妄动。

襟悰碧海阔,心境玉壶冻。

□霜□满颠,一任羲车送。

初辰值良月,宾友献歌颂。

高堂启琼筵,绿酒泻银瓮。

从兹冀求寿,得与钱铿共。

游戏八龙间,未许还仙洞。

形式: 古风

止轩为人赋

躁进莫若止,知止即知足。

食味止适口,玩色止阅目。

小隐止茅舍,粗煖止布服。

言止罔造次,行止谢欺覆。

心常以止乐,分不以止辱。

多君止名庵,止健大人独。

形式: 古风

题丘以望赠李户侯三香图

盈盈洛水仙,凌波送微步。

姑射严霜华,樊姬澹风度。

岁晚同结香,相亲表心素。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