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所作,名为《自题中州集后五首(其五)》。元好问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作品多以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为特点。
在这首诗中,元好问表达了对历史记录者命运的感慨。他提到“平世何曾有稗官”,意指在太平盛世,史官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突出,他们的工作往往被忽视。然而,在乱世之中,史官的工作却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笔下记录着历史的真实面貌,但同时也可能遭遇不幸,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接着,“乱来史笔亦烧残”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在动荡时期,史官的记录可能会因为战乱而毁损或消失,历史的真实可能因此被掩盖或遗忘。这反映了元好问对历史记录者在动荡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牺牲的深切同情。
最后,“百年遗稿天留在,抱向空山掩泪看”表达了对历史文献的珍视和对历史真相的渴望。即使在动荡的年代,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仍然得以保存下来,成为后人了解过去的重要资料。元好问通过“抱向空山掩泪看”这一动作,展现了他对这些遗稿的深情关注,以及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太平与乱世中史官的不同境遇,以及对历史文献的珍视,深刻揭示了历史记录者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命运,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真相的尊重和对历史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