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描绘杜甫草堂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杜甫生平抱负与现实境遇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首句“平生稷契志”直接点明了杜甫胸怀大志,立志如古代贤臣稷、契一般,追求济世安民的理想。然而,“漂泊几曾酬”一句转折,揭示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壮志未酬的悲凉命运。接下来,“溪水犹前日,草堂空自秋”两句,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映射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溪水依旧,但草堂已空,季节更迭,唯有秋意浓重,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杜甫命运的同情与哀思。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深刻地展现了杜甫虽有远大理想却终未能实现的悲剧色彩,以及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