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赐扇

剡藤湘竹巧裁将,珍重瑶华出尚方。

四海清凉初拜赐,一时怀袖总生光。

最怜明月难捐弃,即有仁风可奉扬。

真觉自天题处湿,墨痕狼藉露华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此诗《端午赐扇》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描绘了端午节朝廷赐予臣民扇子的场景与情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扇子的精美制作和其在人们心中的珍贵地位。

首句“剡藤湘竹巧裁将”,巧妙地运用了“剡藤”和“湘竹”两种名贵材料,暗示扇子的精工细作,展现出扇子的不凡品质。接着,“珍重瑶华出尚方”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扇子的珍贵,它出自皇家的宝库,象征着皇家的恩赐与尊崇。

“四海清凉初拜赐,一时怀袖总生光”描绘了扇子赐予后带来的凉爽与喜悦,不仅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带来舒适,也因这份恩赐而使人心中充满光彩。这不仅是物理上的凉爽,更是精神上的愉悦与荣耀。

“最怜明月难捐弃,即有仁风可奉扬”则表达了对扇子的喜爱之情,即使在非夏季之时,人们仍会珍藏扇子,仿佛明月一般难以舍弃。同时,扇子也象征着仁德之风,可以传播善意与美德。

最后,“真觉自天题处湿,墨痕狼藉露华香”以生动的细节收尾,扇面上的题字似乎还带着天降的湿润,墨迹斑驳间透露出露水的香气,不仅赞美了扇子的美观,也寓意着这份恩赐如同自然界的美好,给人以持久的享受与回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扇子的精美与珍贵,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寄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日常物品的独特审美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赐长寿綵缕

紫宸朝下锡灵丝,金水桥边拜命时。

文绣自天腾五色,光华约臂结双螭。

重惭潦倒随恩泽,还忝班行睹盛仪。

愿得君王千万寿,日华常照衮衣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内直有感

天上楼台白玉堂,白头犹作秘书郎。

退朝每傍花枝入,襮直遥闻刻漏长。

铃索萧閒青琐静,词头烂熳紫坭香。

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恋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受登极恩诏充贡北上

凤书遥出诏开元,龙德朝飞奉至尊。

坐辟浮云悬日月,兴歌湛露洽乾坤。

千金燕市多收士,三刖陵阳亦受恩。

闻道辟雍临幸早,圜观讲幄动桥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癸未书事(其一)

好诵庄周六月篇,及时千里尚迎贤。

既归周勃安知狱,自汗萧何贱买田。

辽蓟干戈驱北塞,荆襄寇盗动南天。

请缨多士王师合,定拟珠厓不弃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