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孤雁

云飞水宿过炎凉,回想来时道路长。

夜月照惊唯吊影,朔风吹断不成行。

人间无处逃矰缴,岁晚何曾饱稻粱。

傥以能鸣免烹杀,系书犹可到衡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云彩飞翔,水流栖息,经历过冷暖变化,回忆起当初漫长的旅途。
夜晚的月光下,只有孤独的身影被惊动,北风吹过,无法继续前行。
在人世间无处躲避猎人的箭矢和陷阱,到了年终也未曾饱食稻米和高粱。
如果能凭借鸣叫得以幸免于烹煮的命运,那么绑上书信或许还能送到衡阳。

注释

炎凉:指世间的冷暖、人情冷暖。
道路长:形容旅程遥远。
吊影:形容孤独,只有自己的影子陪伴。
朔风:北方的寒风。
矰缴:古代狩猎用的箭和绳索,比喻世间的困难和危险。
稻粱:泛指食物,这里指丰盛的生活。
烹杀:烹煮杀害,比喻遭遇不幸或死亡。
衡阳:地名,古代南方的重要城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适所作的《赋孤雁》,通过对孤雁独自飞翔在炎凉世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首句“云飞水宿过炎凉”写孤雁在风雨中漂泊,历经冷暖,暗示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常。次句“回想来时道路长”则勾起了诗人对过去历程的回忆,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夜月照惊唯吊影”描绘了孤雁在夜晚月光下形单影只,内心充满惊惧,形象地刻画了孤独与恐惧。接下来的“朔风吹断不成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寒风使雁难以成群,象征着人世间难以找到知音或归宿。

“人间无处逃矰缴,岁晚何曾饱稻粱”揭示了孤雁面临的生存困境,寓意人在世间也难以逃避困难和困厄,即使在晚年也无法得到安稳的生活。最后两句“傥以能鸣免烹杀,系书犹可到衡阳”,孤雁希望能凭借其叫声得以幸免于烹杀,表达了对自由和生存权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之地(衡阳)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孤雁的形象,寓言式地反映了人生的坎坷与追求,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934)

洪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字:温伯
  • 籍贯: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
  • 生卒年:1117~1184

相关古诗词

江城子

夜香烧了夜寒生。掩银屏。理银筝。

一曲春风,都是断肠声。

杜宇欲啼杨柳外,愁似海,思如云。

背灯暗卸乳鹅裙。酒初酲。梦初醒。

兰炷香篝,谁为暖罗衾。

二十四帘人悄悄,花影碎,月痕深。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宪?言怀

乐圃中间开宪府,东头池阁足逍遥。

水栏浸月鱼游缓,云栱凌空燕语娇。

用法倘乖钦恤意,居官何补圣明朝。

却惭才薄虚縻禄,唯待秋风旧皂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为王钦若作命书(其一)

七十年中一一加,弄珠滩上事堪誇。

碧油幢下闻啼鸟,千日招还上汉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为王钦若作命书(其二)

周匝将临壬戌岁,定鼎门前春色异。

一千日上少三镮,再入和羹宜尽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