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陆循良先生四首(其一)

托迹连年似转篷,伯劳西去雁飞东。

谁知同作天涯客,光景依稀两地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陆循良先生虽身处天涯,却心系一处的情谊。首句“托迹连年似转篷”以蓬草随风飘荡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仿佛无根之木,无定之水,充满了流浪与孤独的意味。

接着,“伯劳西去雁飞东”运用了伯劳鸟和大雁南迁的典故,进一步渲染了离别与迁徙的主题。伯劳鸟在秋天会向西迁徙,而大雁则向东迁徙,两者方向相反,象征着诗人与友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彼此的心灵却紧紧相连,如同迁徙中的大雁与伯劳鸟,虽行踪各异,却有着共同的归宿——心灵的相知与理解。

“谁知同作天涯客,光景依稀两地同。”这两句诗揭示了主题的核心:尽管诗人与友人分处天涯海角,但他们的心灵世界却如影随形,相互映照。这里的“光景”不仅指自然景象,更寓意着两人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契合。即使身在不同之处,但通过共同的经历、情感和对世界的感知,他们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存在,体验到相似的情感波动,这种超越时空的联系,正是友情的深邃所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友谊真谛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人生漂泊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0)

孙思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怀陆循良先生四首(其二)

记得湖山话别时,一壶浊酒解相思。

而今转积相思恨,怕看仙人月小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寄怀陆循良先生四首(其三)

绝意纷华百不求,先生自是忘机俦。

山深林密长遗世,可是淮南身后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寄怀陆循良先生四首(其四)

懒逐风尘惟裹足,欲除烦恼只低头。

不才自秘先生句,赢得挥成挂小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续前韵再寄循良先生四首(其一)

悟彻浮生一转篷,养花种竹舍西东。

逍遥公得长生诀,到底神仙风致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