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虹为贞壮画杨花图予题一律

且从湖上说宣南,别后能为数日谭。

汝已杨花伤逝水,我才秋梦了优昙。

两人结习今俱尽,一世沉冥孰更堪。

闲却夏来劳倦意,坐看山翠作浮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在湖边谈论着宣南的事,分别后还能有几天的畅谈时光。
你已如杨花般随流水消逝,我却在秋梦中结束了优昙的幻象。
我们两人如今都已去除旧习,一生的沉寂中谁能承受更多。
夏日的劳累暂且放下,坐着欣赏山色如同浮动的云烟。

注释

湖上:湖边。
宣南:某个地方或话题。
别后:分别之后。
数日谭:几天的交谈。
汝:你。
杨花:柳絮,象征飘忽不定。
逝水:流逝的水,比喻时光。
优昙:传说中的稀有植物,这里指短暂的美好。
结习:过去的习惯或执着。
俱尽:全部消失。
沉冥:沉寂,寂静。
更堪:更能承受。
闲却:放下,消除。
劳倦意:劳累的心情。
浮岚:山间的雾气,如轻烟般浮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可见诗人在写作时的心境。

"且从湖上说宣南,别后能为数日谭。" 这两句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的回味和对即将到来的日子里重逢的期待。在这里,“宣南”可能指的是某个地点,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状态,即诗人心中所谓的“宣南”。而“别后能为数日谭”则透露出诗人渴望在未来的几日之内,能够与友人再次交谈,分享彼此的经历。

"汝已杨花伤逝水,我才秋梦了优昙。" 这两句写出了时间流逝和自然景物的变迁。“汝已”指代他人或友人,“杨花”象征着春天的即逝,“伤逝水”则暗示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第二句“我才秋梦了优昙”,“我才”表明诗人的立场,"秋梦"则是说诗人刚刚体验到秋天带来的那份凉意和静谧,而“优昙”可能是一种理想化的情感状态或地点。

"两人结习今俱尽,一世沉冥孰更堪。" 这两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现实无常时的一种悲哀。“两人结习”指的是两人的交往和友谊,而“今俱尽”则意味着这些美好的回忆已经结束,“一世沉冥”强调了一生中难得的真挚情感,"孰更堪"则是在询问,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里,还有什么能够超越时间的考验。

"闲却夏来劳倦意,坐看山翠作浮岚。" 最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夏日结束时,对于劳累感受的释放,以及坐在自然美景前所获得的心灵宁静。“闲却”意味着将心中的烦恼抛开,“夏来劳倦意”是对夏天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情感压力的一种宣泄。"坐看山翠作浮岚"则描绘了诗人静坐在绿意盎然的山峦之中,观赏着远处景色如同浮动的云朵般迷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友情和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湖上示宾虹并简贞壮

谁喻湖干伫立人,才从江上息车尘。

来寻种蠡图存地,少聚萍蓬遇合身。

长客自嗟逾壮后,好山难买避兵邻。

眼前菱藕鱼虾美,不识他年孰主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明融(其三)

净几横琴晚寒,梅花落在弦间。

我欲清吟无句,转烦门外青山。

形式: 六言诗 押[删]韵

熙光

兢业初无蹊径,缉熙本有光明。

自觉自知自信,何思何虑何营。

镜里人情喜怒,空中云气纡萦。

孔训于仁用力,箕畴王道平平。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金明池

燕语莺啼,杏坛春色。为甚无人领略。

又添个、山青水绿。

是多多少少,明明白白,对面不识。方且荡然放逸。

不亦文辞雕琢。

圣人道、君子不必相与言,但示以礼乐。

礼乐无言莫穿凿。一味融融,无穷静乐。

步步行行皆妙用,言言句句俱寂寞。

舜曰道、心明心即道,百姓日用,不知不觉。

从学者再三,勤勤有请,也只不可说著。

形式: 词牌: 金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