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不知道香积寺在哪里,行进了几里路就深入了云雾缭绕的山峰。
古老的树木下没有人行走的小径,深山中不知何处传来钟声。
泉水在高高的石头上发出呜咽的声音,阳光照射在青松上显得格外寒冷。
傍晚时分,空旷的水潭边,通过禅定来抑制心中的烦恼(比喻为毒龙)

注释

不知:不知道。
香积寺:古代的一座寺庙名。
数里:几里路。
入云峰:进入云雾缭绕的山峰。
古木:古老的树木。
无人径:没有人行走的小径。
何处:哪里。
钟:寺庙的钟声。
泉声:泉水的声音。
咽危石:在险峻的石头上发出呜咽般的声音。
日色:阳光的颜色。
冷青松:使青松显得寒冷。
薄暮:傍晚时分。
空潭曲:空旷的水潭边。
安禅:安静地禅修。
毒龙:佛教用语,比喻内心的烦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途经香积寺的境遇,诗中充满了深远的意象和宁静的氛围。开篇“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两句,通过对香积寺位置的不确定感,以及“数里”进山的过程,营造出一种探幽寻秘的氛围,读者仿佛随诗人一同步入云端。

接着,“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两句,不仅描绘了寺庙周遭古木参天、无人问津的宁静景象,同时也通过“何处钟”的疑问,引出了深山中可能存在的神秘元素,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第三句“泉声咽危石”,以泉水之声与险峻岩石的碰撞,构建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共鸣,这种声音在深山中更显得清晰而有力。紧接着的“日色冷青松”则是对光线与树木交织出的景象描写,透露出一丝凉爽之感。

诗歌后半段“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通过“薄暮”的时间点,更深入地表达了山中日落时分的宁静与孤寂,而“空潭曲”则是对山谷中水流曲折之处的描绘,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景,也隐含着禅意。最后,“安禅制毒龙”,通过对禅修之境界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降服内心“恶龙”的精神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自然环境与宗教氛围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以及对精神修养的追求。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

无着天亲弟与兄,嵩丘兰若一峰晴。

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

深洞长松何所有,俨然天竺古先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崔驸马山池

画楼吹笛妓,金碗酒家胡。

锦石称贞女,青松学大夫。

脱貂贳桂醑,射雁与山厨。

闻道高阳会,愚公谷正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过福禅师兰若

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

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

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

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