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戚继光在病中所作,名为《病中偶成(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病痛之中,却依然心系国家与战事的情怀。
首句“燕越烽烟二十春”,以“燕”代指北方边疆,暗示诗人曾经历多次边防战争,烽烟不断,岁月已过二十年。这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概括,也暗含对国家长期战乱的感慨。
次句“一朝病集未闲身”,描述了诗人虽已病倒,但身心并未真正得到休息,仍然牵挂着国家和战事。这里的“未闲身”表达了诗人即使身体不适,内心仍充满忧虑和责任感。
第三句“忽来窗外黄梅雨”,转而描写自然景象,以“黄梅雨”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这一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寓意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一句“又送新愁到耳频”,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在病痛中,他不仅为自己的健康担忧,更可能为国家的安危、战事的进展而感到焦虑。这里的“新愁”既是对当前状况的忧虑,也可能包含了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未知的恐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在病痛中,诗人的心境依然坚韧不拔,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