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大云庵周边环境的清幽与静谧。首联“子城南畔古沧浪,复树回流匝宝坊”以“古沧浪”和“复树回流”勾勒出一片古老而宁静的景象,子城南畔的沧浪水边,树木环绕,水流回旋,宝坊(寺庙)被树木环抱,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颔联“幢影倒凌波石动,松阴斜拂岛云翔”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幢影在水中倒映,随着波浪轻轻摇曳,仿佛与水中的石头互动;松树的阴影斜斜地拂过岛屿上的云朵,让云朵似乎也在空中轻盈飞翔。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颈联“几随诗客来投社,每忆经僧坐品香”则转而写到人的活动。这里提到诗人或文人可能曾跟随诗歌的召唤来到此地,参与文社的活动;每当想起僧侣诵经时的香气,心中便充满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这两句既体现了文人雅士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尾联“隔市梵音知不远,翠烟深处有禅房”收束全诗,点明了大云庵的位置与特色。即使在繁华的市井之外,也能听到梵音悠扬,禅房隐藏在一片翠绿之中,暗示着即便在喧嚣中,也能找到心灵的净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精神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