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曲

襄阳二月花艳时,城头高曳五丈旗。

东风一夜动笳鼓,夹城传呼丞相归。

红缨金甲光炤日,霜刀乱挥贼争出。

仓卒谁辨非官军,满城鼎沸嗟何及。

岘山日落黑云重,大堤女儿哭相送。

襄王宫殿野火烧,何人更起猎云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宋徵舆的《襄阳曲》描绘了襄阳城在春天花开之际的一场紧张战事。首句“襄阳二月花艳时”,以春色反衬战争的残酷,渲染了宁静与动荡的对比。次句“城头高曳五丈旗”,展现了军队的威严和战事的迫近。

“东风一夜动笳鼓”暗示了战事的突然爆发,夜晚的鼓角声惊动了全城。“夹城传呼丞相归”则点明了重要人物的回归,可能是援军的到来或决策者的归来,为战局带来转折。

“红缨金甲光炤日,霜刀乱挥贼争出”形象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官军装备鲜明,敌人争相逃窜。“仓卒谁辨非官军”揭示了混乱的局面,敌我难分,人心惶惶。

“满城鼎沸嗟何及”表达了对局势失控的惋惜和哀叹,人们无法阻止灾难的发生。尾联“岘山日落黑云重,大堤女儿哭相送”,以夕阳和女子的哭泣渲染出悲凉的气氛,暗示战后城市的荒凉和人民的苦难。

最后,“襄王宫殿野火烧,何人更起猎云梦”以昔日繁华的宫殿被战火焚烧,象征王朝的衰落,以及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画面生动,展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

收录诗词(9)

宋徵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辕文。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六年,年五十岁。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有《林屋文稿》十六卷,诗稿十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江苏华亭
  • 生卒年:公元1618年—1667年

相关古诗词

赠张燕客

我来勾践国,结交张公子。

华灯夜相迎,痛饮从此始。

三尺罗袖红,一尺虬髯紫。

紫髯飘飘拂予肩,自言畴昔称少年。

西走咸阳北走燕,终南太行相接连。

此乡索寞少奇士,风沙万里心茫然。

以兹感叹归故乡,黄河千尺流汤汤。

河堤蓄水出平地,决之可以沈大梁。

黄龙青雀未可测,果然今日成怀襄。

酒酣对伎重岸帻,重道当年解音律。

琵琶弦索谁第一,武宗供奉查八十。

万历季年范昆白,雷轰铁拨今有谁。

练川陆曜称杰出,闻君此论多嵚崎。

河转星稀未忍归,归来落月屋梁西。

卧龙山上乌乱啼。

形式: 古风

古意

碧玉堂西红粉楼,长安归思忆凉州。

咸阳桥上三年别,回乐峰前万里愁。

秦地烟花明月夜,汉家关塞白榆秋。

梦魂欲识金微路,应逐交河水北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长信草

青青长信草,无意学逢迎。

不厌凄凉地,春来还自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下滩

孤舟泻石滩,双桨下云端。

浪涌分花落,涛惊溅雪寒。

乱山皆曲向,飞渡怯回看。

千里无诸国,天南自郁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