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深邃的山林隐居图景。首句“杉松冥冥烟雾湿”以烟雾缭绕的杉松起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湿润的氛围。接下来的“青合两崖愁壁立”则写出峭壁如愁,山势险峻,令人感到压抑。
“方池怪石小窗妍”转而描绘了隐居处的宁静之美,一方池塘,奇形怪石,配上小巧精致的窗户,显得格外雅致。然而,“家具图书劣容膝”又透露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仅能容膝之地,却满载书籍,显示出其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十年官道暗黄尘”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接着,“锦里萧条少四邻”描述了周围的荒凉和人烟稀少,更显出隐居环境的孤寂。
“峻岭截云天御暴”象征着隐居之地的高洁,仿佛能隔绝世间的纷扰。然而,“樵歌一曲断行人”又暗示了山中仍有生活气息,樵夫的歌声偶尔打破寂静,触动行人的思绪。
“古林先生身种德”赞扬了隐者高尚的品德,如同树木扎根于土壤,自然生长。他的居所“芝田兰畹无荆棘”,象征着纯洁与和谐,连禽兽也避之不及。
最后两句“木叶归根虫闭关,雪深半夜失前山”描绘了冬日景象,落叶归根,夜晚的雪深使得前山消失在视线之外。尽管环境严寒,但诗人坚信温暖和生机终将回归,以“儿童挟策莫言冷,信有阳和地底还”作结,寄寓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云林小隐的宁静、孤寂以及隐者内心的淡泊与坚韧,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