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之秋外舅李公伯行奉使英国奏调司书记新加坡留别王啸龙章一山诸同年(其二)

生不逢辰晏百年,鱼龙尺水事茫然。

九州落日人皆醉,万仞尖山马不前。

闻说参军多记室,我来入幕厕高贤。

当时郭李同舟日,争及成连去刺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杨圻所作,题为《戊申之秋外舅李公伯行奉使英国奏调司书记新加坡留别王啸龙章一山诸同年(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首句“生不逢辰晏百年”,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一生坎坷。次句“鱼龙尺水事茫然”,以鱼龙比喻动荡不安的世事,尺水则象征狭窄的处境,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

第三句“九州落日人皆醉”,借落日景象暗喻国家衰败,人们沉迷于眼前的困境,失去了方向。第四句“万仞尖山马不前”,进一步强调了艰难险阻,连马都难以前行,暗示出路渺茫。

第五、六句“闻说参军多记室,我来入幕厕高贤”,诗人自谦地说,虽然身处低微,但能与众多才俊共事,也算有幸。这里的“参军”和“记室”都是古代官职,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身份和志向。

最后两句“当时郭李同舟日,争及成连去刺船”,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往昔与好友郭李共度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暗指对现实官场的厌倦。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个人际遇与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387)

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戊申之秋外舅李公伯行奉使英国奏调司书记新加坡留别王啸龙章一山诸同年(其三)

扶馀真定事如何,奉使仙槎初渡河。

大野星摇闻戍角,海门月落起夷歌。

独来岛国衣冠古,每看天文涕泪多。

醉后醒来人不见,匣中长剑尽摩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戊申之秋外舅李公伯行奉使英国奏调司书记新加坡留别王啸龙章一山诸同年(其四)

市隐郊居意自宽,还从杯底觅清欢。

茫茫落日长途远,寂寂江山独立看。

物外初闻鸡犬地,枕中曾见甲兵寒。

龙门马阪浑閒事,百尺楼中酒不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戊申之秋外舅李公伯行奉使英国奏调司书记新加坡留别王啸龙章一山诸同年(其五)

挂席沧洲趁好风,抱琴弹向海山空。

中原分野星河近,南国楼台瘴疠雄。

人笑书生逐什一,天教此子脱牢笼。

文螺紫贝寻常物,异日臣佗口舌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戊申之秋外舅李公伯行奉使英国奏调司书记新加坡留别王啸龙章一山诸同年(其六)

北雁南飞大泽秋,日斜风急正登楼。

古今事改天堪问,舟楫功深地要愁。

醉后闭门山冷落,起来支枕海横流。

年年八月浮查去,万一牵衣宿斗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