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横笛秋篷底,衔山夕照残。
孤音起水面,馀韵到云端。
吹怨芦声惨,含悽雁影寒。
有人江阁上,敛翠凭栏干。
这首宋诗《闻舟中笛》是赵汝燧所作,描绘了秋天傍晚舟中的笛声场景。首句“横笛秋篷底”以笛声在秋日船篷下响起,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次句“衔山夕照残”则点明时间,夕阳余晖映照山头,增添了画面的落寞感。
“孤音起水面,馀韵到云端”两句,通过笛声的扩散和回荡,展现出音乐的悠长和空灵,仿佛能穿越水面直达天际。接下来,“吹怨芦声惨,含悽雁影寒”,诗人借芦苇的哀怨之声和寒雁的孤影,进一步渲染笛声中的悲凉情感。
最后两句“有人江阁上,敛翠凭栏干”,将听者的存在引入诗中,一个女子在江边楼阁上,凝神倾听笛声,她的身影在翠绿的栏杆旁显得更加孤独,与笛声相呼应,表达了对远方或离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笛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秋夜舟中笛声的独特感受,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深度。
不详
蒹葭秋色晚,百尺倚江楼。
日暗烟藏寺,风高浪拍舟。
归云投远岭,饥雁叫沧洲。
心事非年少,尘埃白尽头。
到此全无暑,虚栏千里风。
看飞云度水,听落石鸣空。
日月忙乌兔,春秋递燕鸿。
一生尘里过,烟艇羡渔翁。
今夕暑差甚,芒鞋阶下行。
除灯檐月上,却扇竹风生。
病骨坐怕久,静吟诗易成。
夜凉思睡去,楼鼓已三更。
入夏不为浅,亭虚未甚炎。
云收风卷幕,月满夜开奁。
怕热移灯远,开怀索酒添。
半酣诗兴动,写韵客分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