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天台隐者

静者多依猿鸟丛,衡门野色四郊通。

天开宿雾海生日,水泛落花山有风。

回望一巢悬木末,独寻危石坐岩中。

看书饮酒馀无事,自乐樵渔狎钓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静寂的人常在猿鸟栖息的林中隐居,简陋的门扉连接着野外的景色,四面八方都能看到郊野的风光。
夜空中的雾气散去,像是大海迎来了新的一天,水面飘荡着落花,山间也吹起了微风。
回头望去,鸟巢高挂在树梢末端,独自一人寻找险峻的石头,在岩石中坐下。
阅读书籍,品酒之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我自得其乐,像樵夫渔夫般亲近自然,享受与老翁垂钓的乐趣。

注释

静者:隐居者。
依:靠近。
猿鸟丛:猿猴和鸟类栖息的树林。
衡门:简陋的门。
野色:野外景色。
四郊通:四面开阔。
天开:雾散天空。
宿雾:夜间残留的雾气。
海生:新的一天开始。
水泛:水面飘动。
落花:凋落的花朵。
山有风:山间起风。
回望:回头看。
悬木末:高挂在树梢。
危石:险峻的石头。
坐岩中:坐在岩石中。
看书:阅读。
樵渔:打柴捕鱼。
狎钓翁:亲近钓鱼的老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的生活景象,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趣。开篇“静者多依猿鸟丛,衡门野色四郊通”两句,画出一幅宁静的山林图景,其中“静者”指的是诗中的隐者,他们喜欢栖息在猿鸟聚集的地方,“衡门野色四郊通”则表明这里风光旖旎,远至四郊都能看到这份自然美。

接下来的“天开宿雾海生日,水泛落花山有风”两句,描绘了早晨的景象。天空逐渐清晰,迷雾散去,太阳从大海中升起,同时河水带着春日花瓣缓缓流动,山间吹拂着微风。

“回望一巢悬木末,独寻危石坐岩中”两句,则是隐者在自然中的自在之态。他们回首时看到鸟儿在树梢上筑巢,而自己则在险峻的石头上寻找座位,安坐在山岩之中。

最后,“看书饮酒馀无事,自乐樵渔狎钓翁”两句,揭示了隐者的日常生活。他们不为世俗琐事所扰,静坐阅读、品酒享受,偶尔与樵夫、渔人交往,或是在水边钓鱼,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得其乐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隐者生活的真实反映,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

收录诗词(102)

刘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 字:蕴灵
  • 籍贯:汶阳(今山东宁阳)

相关古诗词

赠隐者

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绿苔。

临水静闻灵鹤语,隔原时有至人来。

五湖仙岛几年别,九转药炉深夜开。

谁识无机养真性,醉眠松石枕空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道者

真趣淡然居物外,忘机多是隐天台。

停灯深夜看仙箓,拂石高秋坐钓台。

卖药故人湘水别,入檐栖鸟旧山来。

无因朝市知名姓,地僻衡门对岳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颛顼山人

浩气含真玉片辉,著书精义入玄微。

洛阳紫陌几曾醉,少室白云时一归。

松雪月高唯鹤宿,烟岚秋霁到人稀。

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海曙云浮日,江遥水合天。

形式: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