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

孤城溪洞里,闻说已堪哀。

蛮水如鲜血,瘴天已死灰。

吏忧民置毒,巫幸鬼为灾。

风土如斯恶,吾来胡为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孤独的城市隐藏在溪谷洞穴中,听说那里的景象已经足够令人悲痛。
蛮荒的溪水犹如鲜红的血液,瘴气弥漫的天空如同死灰一般阴沉。
官吏们担忧,百姓被逼无奈投毒,巫师们却庆幸灾难降临可以作祟。
这里的风俗如此恶劣,我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注释

孤城:形容城市孤立无援或偏远。
溪洞:溪谷中的洞穴。
闻说:听说。
堪哀:足以令人悲伤。
蛮水:指边远地区的溪水,可能带有贬义。
鲜血:比喻溪水颜色鲜艳,暗示不祥。
瘴天:指热带雨林地区因湿热而产生的有毒气体。
死灰:形容极度衰败或绝望。
吏忧:官吏忧虑。
民置毒:百姓被迫采取极端手段。
巫幸:巫师们庆幸。
鬼为灾:借鬼神之名制造灾难。
风土:当地的风俗和环境。
恶:恶劣。
吾来:我来到这里。
胡为:为何而来,为什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陶弼所作的《宜阳》,描绘了宜阳孤城深陷蛮荒之地的恶劣环境和民生疾苦。首句"孤城溪洞里"点出宜阳地理位置的偏远与孤立,接下来的"闻说已堪哀"则暗示了此处的悲惨情状。诗人运用比喻,将蛮水比作"鲜血",形象地刻画出水色的凄厉,"瘴天已死灰"则渲染出空气污染和疾病的严重,如同死气沉沉的灰烬。

"吏忧民置毒"揭示了官吏的腐败和百姓生活的困苦,以至于不得不以毒害之物自保;"巫幸鬼为灾"则揭露了迷信盛行,巫术横行,连鬼神都被当作灾难的源头。最后两句"风土如斯恶,吾来胡为哉"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来到这恶劣环境的深深疑惑和无奈,流露出对当地百姓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宜阳地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民生的关注。

收录诗词(219)

陶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 字:商翁
  • 籍贯: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
  • 生卒年:1015—1078

相关古诗词

拦蛮山

西去万重山,兹峰独限蛮。

天生贼多计,民赖汝为关。

设险数州地,防危一日间。

守边须以道,绝顶可跻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直钓亭

半载持竿野水东,山翁心不类渔翁。

何须巧饵悬钩上,会使奸鳞落鼎中。

西伯道高来吕望,文宗才短失卢仝。

纵人能取鳞中意,南海波澜一夜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罗秀山

寻山入罗秀,旋结草堂居。

花露生瓶水,松风落架书。

闻猿得句后,见月出行初。

此夕云林下,无因梦使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钓石

守边无一事,坐石钓东桥。

水色连山叠,泥痕上海潮。

饵经沙日暖,纶动水风飘。

客正思新绘,鳅鲸气莫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