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义吟

小人固无知,唯以利为视。

君子固不欺,见得还思义。

思义不顾死,见利或忘生。

二者之所起,平之与不平。

形式: 古风

翻译

小人本就无知,只把利益看得很重。
君子向来不欺骗,见到好处会想到道义。
为了道义,他们可以不顾生死,见到利益可能忘却生命安危。
这两种行为的根源,就在于公平与不公平。

注释

小人:指见识浅薄、自私的人。
固:本来, 常常。
无知:缺乏知识和理解。
唯:只。
利:利益。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固:一贯。
欺:欺骗。
见得:看到或得到。
思义:思考道义。
顾:考虑。
死:死亡。
忘生:忘记生命安全。
二者:指小人和君子的行为。
所起:产生的根源。
平:公平。
不平:不公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四义吟》之一,主要探讨了小人和君子在对待利益与道义时的不同态度。诗中通过对比,揭示了小人只看重眼前利益,行事只看是否对自己有利,而君子则坚守道义,即使面临生死抉择,也会优先考虑道德原则。"见得还思义"表达了君子在看到好处的同时,不忘思考其背后的道德含义;"思义不顾死,见利或忘生"则强调了君子为了道义,甚至可以牺牲个人安危。最后两句"二者之所起,平之与不平"总结了这两种行为背后的社会影响,即小人的行为可能导致社会不公,而君子的义举则有助于维护公正和平等。整首诗寓教于理,体现了邵雍倡导的儒家伦理观。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思山吟(其一)

看即青山与白云,寻思没量大功勋。

未知乐处缘何事,岂止饥时会茹荤。

千首拙诗难著怨,一樽芳醑别涵春。

壶中日月长多少,能老红尘几辈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思山吟(其二)

秪恐身闲心未闲,心闲何必住云山。

果然得手情性上,更肯埋头利害间。

动止未尝防忌讳,语言何复著机关。

不图为乐至于此,天马无踪自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思郑州陈知默因感其化去不得一识面

美物须绝代,异人须不世。

造化生得成,谅亦非容易。

旷世耳可闻,同时目能视。

陈子同时人,奈何闻诸耳。

形式: 古风

思程氏父子兄弟因以寄之(其二)

气候如当日,山川似旧时。

独来还独往,此意有谁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