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少林寺

双轮走鸡栖,下岭分间道。

行行得精舍,翠崦作回抱。

诸峰知客来,故故颜色好。

征衫满尘土,惭愧方丈老。

殷勤一瓣香,为我除热恼。

世缘如落花,篱裀迹俱埽。

个中有佳处,行脚恨不早。

一庵祖师傍,异日亲结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少林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句“双轮走鸡栖,下岭分间道”描绘了清晨时分,太阳初升,鸡鸣声中,车轮在山路上滚动的情景,暗示着旅程的开始。接着“行行得精舍,翠崦作回抱”则描述了随着道路深入,一座座精致的寺庙映入眼帘,四周被翠绿的山峦环绕,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诸峰知客来,故故颜色好”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峰人格化,仿佛它们知道有人来访,特意展现出其最美的姿态。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暗含了对佛法的敬畏之情。

“征衫满尘土,惭愧方丈老”则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与对僧人的敬仰。尘土满身,却对寺中的长老心怀愧疚,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谦逊与对佛法的追求。

“殷勤一瓣香,为我除热恼”写出了诗人向佛祖祈求,希望得到心灵的净化与解脱。通过这一行为,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也寄托了自己消除烦恼、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世缘如落花,篱裀迹俱埽”以落花比喻世间的缘分,如同随风飘散的花瓣,短暂而无常。同时,清扫篱笆上的痕迹,象征着放下过去,重新开始。这不仅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也是对当下生活的积极态度。

最后,“个中有佳处,行脚恨不早”表达了诗人对于少林寺之行的满足与遗憾。佳处不仅指自然美景,更包含了精神层面的感悟与收获。遗憾的是,如果能早点踏上这段旅程,或许会有更多的发现与体验。

“一庵祖师傍,异日亲结草”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参与到寺庙的建设中,为佛法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也展现了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与热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佛法以及人生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禅意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37)

赵元(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宜禄。幼举童子科。后调巩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诗名。南渡后,往来洛西山中

  • 字:宜之
  • 号:愚轩居士
  • 籍贯:定襄

相关古诗词

晚出

坐久卧还起,畏此夏日长。

出门鬓蓬松,西日明半墙。

鸠鸣舍东柳,雌和墙南桑。

十日暑烦苦,一雨方论量。

偶然释忧抱,露坐移绳床。

群儿莫相催,老子便晚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裕之见寄二首(其一)

鱼入深渊鹤在阴,飞潜何幸远庖砧。

乾坤万里云无迹,冰雪三冬柏有心。

故国钩留清夜梦,岁华分付白头吟。

莘川拟作桃源隐,共与青山阅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裕之见寄二首(其二)

古屋飕飕四壁尘,不堪幽独足吟呻。

瓶储看客常年惯,家具为农近日新。

世味饱尝惟可睡,诗情漫苦不医贫。

相从分我西山半,欲乞臞元伴老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裕之家山图

系舟盘盘连石岭,牧马澄澄倒山影。

山光水气相混涵,中有元家旧庐并。

雁门一开豺虎场,驾言投迹嵩之阳。

青山偃蹇不可将,十年竟堕兵尘黄。

东岩风物知犹在,说与寄庵神已会。

一挥淡墨能似之,清辉远寄形骸外。

元家故山吾与邻,梦见不如画图真。

旧曾行处聊经眼,未得归时亦可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