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方芬(采芝)的《晚行过昭山》描绘了诗人长沙西行途中所见的动人景色。首句“长沙西去水驿长”点出旅程的遥远,而“季冬不觉江风凉”则显出冬日江风虽冷,但诗人并未察觉,心境悠然。接下来,“昭山对面挹秀色”写昭山的秀美映入眼帘,而“龙口飞渡波茫茫”则展现了江面开阔,水流浩渺。
“斜阳缥缈入林去,岸风吹送梅花香”两句,通过夕阳与林木、风中梅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随后,“山头古寺鸣钟起,噌吰镗鞳和鸣榔”描绘了寺庙钟声与山间回荡的节奏,增添了历史感与禅意。
“松声摵摵复入耳,须臾明月浮清光”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降临,松涛声与皎洁月光交织,显得静谧而深邃。最后,“眼前景物动吟兴,千态万变非寻常”表达了诗人被眼前美景激发的创作灵感,感叹自然景色的变化无穷,寻常中寓有不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山的山水风光,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