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澄思(其二)》由清代诗人黄人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爱情以及命运的独特见解。
首联“弹罢求凰怨玉琴,新声又奏白头吟”,以“求凰”和“白头吟”两个典故入诗,分别借用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和陆机《拟行路难》中的“白头吟”篇,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玉琴的弹奏声中蕴含着深深的哀怨,新曲的演奏则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
颔联“天生丽质关人福,世上男儿谅此心”,直抒胸臆,探讨了天性与命运的关系。诗人认为,美好的天资并非决定个人命运的关键,世上的男子或许能理解这种心境,但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摆脱命运的束缚。这一联揭示了诗人对于命运不公的感慨,以及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
颈联“病蝶不禁花气逼,懒鸥惯被藕丝擒”,运用自然界的生物形象,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状态的思考。病态的蝴蝶无法抵挡花香的诱惑,而懒惰的鸥鸟则习惯于被藕丝束缚。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比喻,反映了人在欲望与懒散面前的无力感,以及对自由与束缚之间矛盾的思考。
尾联“茂陵未聘先逢怒,收拾长门买赋金”,引用汉武帝与陈阿娇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反思。未被选中的茂陵女子,即便在长门宫中,也未能逃脱命运的愤怒。诗人通过这一典故,暗示了即使在看似繁华的宫廷之中,个体的命运仍然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变数,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来换取一席之地。
整体而言,《澄思(其二)》通过对音乐、爱情、命运、自然和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复杂情感和命运多舛的独到见解,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