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风瑟瑟动窗纱,故国音书旅雁赊。

永夜闻砧难入梦,他乡见月易思家。

干戈且喜人无恙,浦柳应怜鬓有华。

独愧圣朝容弃物,未辞簪绂问桑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夜》由清代诗人王鸿绪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夜晚难以入眠时的思乡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霜风瑟瑟动窗纱,故国音书旅雁赊”以寒风瑟瑟、窗纱摇曳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诗人远离故土,音信难通,如同旅雁般孤独。这里通过自然界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颔联“永夜闻砧难入梦,他乡见月易思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乡之情。深夜里,捣衣声(砧)回响在耳边,却难以入梦,可见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挣扎。而异乡的明月,更是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无限思念。这两句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细腻地刻画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颈联“干戈且喜人无恙,浦柳应怜鬓有华”转而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诗人庆幸在战乱中家人平安无恙,这是他内心的一丝慰藉;另一方面,他看到河边的柳树,想到自己已两鬓斑白,岁月不待人,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一联既包含了对家人的关心,也蕴含了对自我老去的无奈。

尾联“独愧圣朝容弃物,未辞簪绂问桑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与命运的反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自认是被社会所抛弃的人,但并未放弃对生活的追求,仍然关心农事(问桑麻),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一联既是对个人处境的自省,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乡情切的复杂心境,以及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5)

王鸿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闺思

抱得朱丝琴,临风弹《别鹤》。

愁如江潮生,不共江潮落。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

采莲歌

采采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宫词

霜净金阶冷,虫吟绮阁秋。

嫦娥明镜里,亦自伴人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咏水碓

睦州晓放船,江流益清浏。

水石相抨击,洏雪蛟龙走。

居民置风轮,随波转枢纽。

沙石广场圃,比栉列杵臼。

但看椎声落,不见谁举手。

精凿脱糠秕,安闲到子妇。

搰搰抱瓮劳,拙哉汉阴叟。

机巧厌桔槔,斯言诚然否?

圣人前民用,神智皆自有。

愚民偶得之,役使河伯久。

但苦梁鸿贫,何处觅升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