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成二首一以谢宪使和章一以述怀(其一)

五岭何烦汉节临,暂来南国种棠阴。

诗亲老杜真无敌,迹访涪翁尚可寻。

登览漫穷千里目,衰迟唯有五湖心。

江山弹压归诗伯,诗赋梅花雪片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所作的《用前韵成二首一以谢宪使和章一以述怀(其一)》中的第一首。全诗通过描绘五岭山色、南国风光以及与杜甫、黄庭坚的文学渊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以及对历史文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五岭何烦汉节临”,诗人以轻松的笔触开篇,似乎在说五岭山脉的壮丽景色无需外来的汉节(象征权威或权力)来增添威严,自然之美自成一体。接着,“暂来南国种棠阴”一句,既描绘了短暂的南国之行,又巧妙地将“种棠阴”这一动作隐喻为在文学创作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如同在南国大地上种植了一片文学的荫凉。

“诗亲老杜真无敌”一句,直接表达了对杜甫(老杜)诗歌艺术的崇敬之情,认为杜甫的诗歌无人能及,是诗坛的巅峰之作。接下来,“迹访涪翁尚可寻”则转向对另一位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涪翁)的追忆与探寻,表明诗人不仅在文学上受到杜甫的影响,也对黄庭坚的文学成就有所向往。

“登览漫穷千里目”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无限热爱,无论身处何地,都愿意登高望远,欣赏千里江山的壮丽景色。而“衰迟唯有五湖心”则透露出诗人虽年事已高,但心中仍保持着对江南水乡的深深眷恋,五湖(泛指江南湖泊)成为了他情感寄托的象征。

最后,“江山弹压归诗伯,诗赋梅花雪片深”两句,将自然景观与文学创作巧妙结合,江山之美被赋予了诗人的灵魂,而诗人的作品则如同深藏于梅花雪片之中的秘密,既清雅脱俗,又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文学追求。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用前韵成二首一以谢宪使和章一以述怀(其二)

老去重阳又再临,等閒驹隙度光阴。

虚名何苦劳方寸,直道焉能枉尺寻。

夜雨梧桐惊客梦,秋风鲈鲙动归心。

诏恩若许休官去,笑指山林远更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再用前韵

当代名流共一临,胜游应不减山阴。

寸莛讵可撞千石,短绠徒劳汲百寻。

松竹要坚三友操,金兰默契二人心。

时平岁稔文书省,缓引清觞莫厌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至日书怀

自笑痴儿得许忙,闭门便觉日舒长。

作诗拟学江西派,起疾多求海上方。

老去光阴空叹息,病逢时节转凄凉。

可怜只影无聊赖,儿女三人各一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咏雪和介卿韵

诗翁咳唾自成珠,画笔新传粉墨图。

大白赓酬金潋滟,小红团坐锦模糊。

纵观佛界成银色,疑入仙家醉玉壶。

应笑阴何用心苦,愁吟终夜拨寒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