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重阳前四日余自长沙还鹿门过荆渚谒天宁璋禅师留二宿作此

孤城渺湖天,长堤篆湖水。

柳衙行未穷,已过沙头市。

连樯来万艘,荻丛出千雉。

节物近重阳,风日正清美。

忽惊楼阁开,宝坊堕平地。

璋公十年旧,出迎一笑喜。

□夜及相山,岁月入叹喟。

兹行归鹿门,已作终焉计。

不辞信宿留,爱子多故意。

说禅有家法,翻手了千偈。

铁脊敌魔外,宗风永零替。

我留固随缘,思归亦偶尔。

为君赋新诗,万象困朝戏。

去留未用较,吾生真一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从长沙返回鹿门山的旅程中,诗人与禅师璋公的相遇与别离。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

首句“孤城渺湖天”,以“孤城”与“渺湖天”形成对比,展现出旅途中的孤独与辽阔景象。接着,“长堤篆湖水”描绘了湖边长堤上的景象,仿佛在湖水上留下了一道道印记。通过“柳衙行未穷,已过沙头市”,诗人描述了沿路的柳树与市集,展现了旅途的生动与丰富。

“连樯来万艘,荻丛出千雉”则将视线转向江面,描绘了船只如织的繁忙景象,以及岸边芦苇丛生的自然风光。紧接着,“节物近重阳,风日正清美”点明了时间与天气,营造出一种清雅宁静的氛围。

“忽惊楼阁开,宝坊堕平地”描绘了禅寺的突然出现,给人以惊喜之感。璋公作为禅师,其“十年旧”与“一笑喜”的描写,体现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夜晚的相聚,让诗人感慨岁月流逝,“及相山,岁月入叹喟”。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即将离开,但对禅师的深厚情感与不舍。“兹行归鹿门,已作终焉计。不辞信宿留,爱子多故意。”他决定返回鹿门山,并计划在此终老,即使只停留两晚,也愿意为了与禅师的深厚情谊而留下。

“说禅有家法,翻手了千偈”表现了禅师深厚的佛法修为与智慧。而“铁脊敌魔外,宗风永零替”则是对禅师坚守佛法、抵御外界诱惑的赞美。诗人表示自己会留下,是因为对禅师的敬仰与喜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我留固随缘,思归亦偶尔”表明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随性与豁达。最后,“为君赋新诗,万象困朝戏。去留未用较,吾生真一寄”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与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禅宗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瞻张丞相画像赠宫使龙图

天下张荆州,乳儿识名誉。

医国陆宣公,护法崔元度。

平生风雷舌,咳唾作霖雨。

隔阔馀十年,一旦成万古。

羊昙欲作恸,生存华屋处。

支遁亦伤心,路偶经姚坞。

赖有克家子,春色连眉宇。

君看谈笑时,亦是干国具。

会看如乃翁,独立无喜惧。

文章有种性,家法致工主。

此诗公应闻,想见笑掌拊。

形式: 古风

初到鹿门上庄见灯禅师遂同宿爱其体物欲托迹以避世戏作此诗

上庄俯汉江,古木杂桑柘。

槐衙阴广陌,麦浪涨平野。

连云对囷廪,用谷量牛马。

我来二月破,解鞍绿阴下。

纵望烟霏中,领略见楯瓦。

耆年骨柴崖,迎客意倾写。

干戈争夺馀,身在相惊诧。

山空啼杜鹃,龛灯自清夜。

敛眉问儋州,亟口谈江夏。

以余游二公,老大知识寡。

暮归逢醉人,往往遭捶骂。

鹿门有馀地,贤矧如君者。

为连修竹林,规以构茅舍。

伏舂旧所能,犁锄当学把。

相见水过膝,蓑苙清入画。

形式: 古风

游白马寺逢安心上人

伞盖山前曾卓锡,晋安王初造禅室。

水火定成人未知,部曲不前马辟易。

床边卧虎如睡犬,王虽及门不敢入。

冰雪亲瞻道德容,再拜平生愿心息。

两泉俱出雌雄龙,玉壳灵龟蛇五色。

聪禅笑傲贤王喜,鱼龟乃能就掌食。

高风乾没五百年,依旧云山如夙昔。

雨中来游春已老,忽见江南少年客。

坐中偶生乡井心,想见禅山倚天碧。

清境幽閒欣可名,偶然得句因题壁。

形式: 古风

雪夜与僧拥垆僧曰闻唐刘叉赋雪车冰柱诗为退之所赏愿闻其诗予曰忘矣僧请续之口占以授

雪车比毛车,弱水谁欲度。

飘然凌空去,中疑载青女。

□风为通衢,走毂不容驭。

大胜短辕犊,更烦长柄麈。

□□广寒宫,构基非下土。

天公亦薄相,镂冰以为柱。

傍□□银床,谁与挥玉斧。

仙妃倚之笑,疑是漆室女。

形式: 古风